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春天到来,积雪融化,牧人们逐水草而居。扎克拜妈妈带领一大家子,儿子斯马胡力、女儿卡西及李娟,从乌伦古河畔迁往额尔齐斯河北岸的塔门尔图春牧场。他们一路逶迤而行,风餐露宿,饮冰山雪水食简单干粮。照顾浩浩荡荡的大小羊群,为驮载的每峰骆驼蜕毛“脱衣”减负,躲过飞沙走石的大风涉过荒原寒冷的大水……去迎接丰饶的季节。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戈壁草原春牧场的生活,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中国好书”“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娟 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羊道》三部曲之第一部(三部曲分别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李娟长篇非虚构散文获奖之最
|荣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天山文艺奖”等奖项
|真实纪录这世界正在失去的一种古老而虔诚、纯真的人间秩序
编辑推荐:
1. 遥远北疆大地上哈萨克族牧人们不断转场迁徙,逐水草而居,是为了“保护”,让大地得到休息和恢复。
2. 牧人们“正在消失的生活”,是当下茧足在狭小生活空间的人们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3. 李娟笔下不受束缚的幽默感,对此种生活方式的诚实描述,一下能戳中当下读者生活的痛点和笑点。
4. 此版本是李娟原汁原味、精心修订的版本,采用触感极佳的纯质纸印刷,是值得收藏的版本。
晚春时节,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至紧傍森林的夏牧场冬库尔,把毡房驻扎在一处背靠白桦林,草嫩汁多,水源充沛的地方。此时,进入了一年中牧场上最喜悦热闹的时节,羊羔们长势喜人,牛奶产量猛增。宁静的时光中人们漫长地补眠、串门,出席琳琅满目的深夜舞会,在油光闪闪的草地豪情赛马,筹办华丽盛大的草原婚礼……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幽静广阔的夏牧场的生活,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羊道》三部曲之第二部。(三部曲分别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荣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天山文艺奖”等
进入雨季,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到阿尔泰山脉高海拔地区的吾塞夏牧场,那是一片林海中的孤岛,空气透明凉爽,草木葱茏茂盛。人的生活和羊的生活全都围绕着山顶的白色木头房子展开。在一个个漫长寂静的白昼和深夜,扎克拜妈妈大管家一样忙碌照顾着一家老小。羊群悠闲漫步在肥美的绿草山包间,放暑假的孩子们也回到牧场尽情欢乐,大人们时不时在凉爽的月夜下载歌载舞,“拖依”狂欢。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高山草原夏牧场的生活日常,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畅销作家李娟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羊道”三部曲之第三部(分别是:《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 获奖作品
|纪录“这世界正在失去的一种古老而虔诚、纯真的人间秩序”
此版本是李娟原汁原味、精心修订的版本,采用触感极佳的纯质纸印刷,是值得收藏的版本。
“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李娟《记一忘三二》2020年全新修订版。作者替换增改几万字篇幅,并增加新序。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十余年来的随笔结集。三十余篇以“记”为题的文字轻松随性,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随着成长反而愈益清晰。种种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
★ 李娟首部诗歌结集,散文家李娟也是诗人李娟
★ 23篇诗作呈现隐秘瑰丽的世界
著名散文家李娟的诗歌结集。
会离开与会到来的火车,森林洞穴里的旱獭,未发现万有引力前的苹果,以植物生长的速度在大地延伸的“我”……种种意象制造了一个瑰丽的世界,像“小王子”与“玫瑰”星球所在的世界。
李娟的文字隐藏着大量隐喻和密码。华丽、轻盈,诗性盎然,想象腾飞。
【编辑推荐】
李娟最为纯净、私密的文字。呈现与散文家李娟不一样的诗人李娟。
书写浓郁蓬勃的情绪,一个值得被爱的灵魂:诚挚的,孤独的,用力的,清冽的,多情的,热忱的,乡愁式的,满怀希望的,哀而不伤的,追悔莫及的,热泪盈眶的。
诗集里是炽烈爱着的她,深邃寂寞包围的她,昨夜雨疏风骤后帐然若失的她。
在现代诗中散发出孤独浪漫的光芒。
《九篇雪》是作家李娟的首部散文作品集,真实呈现李娟随家人在北疆阿勒泰地区广袤的牧场草原上度过的少女岁月。汉族女孩初入牧场时眼中的哈萨克世界与牧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融合于一体,它们是未知的前方命运的巨大隐喻,庞杂蓬勃,却充满奇异的想象与神秘的美感。
“阿勒泰”系列、《羊道》系列和《冬牧场》几乎都来源于《九篇雪》。同名篇章首发《人民文学》,北疆阿勒泰荒野深处的寂静与美好,“当代汉语写作中颇具美感与冲击力的存在”。
📖内容简介
少女时代的李娟跟随家人在新疆北部阿勒泰草原上生活,在绣满羊角图案的牧场上,栽马桩、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吃抓肉……一组组鲜活的日常,向世人展现荒野深处鲜为人知的生活场景,是种种寂静的美好。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第二辑“这样的生活”、第三辑“草野之羊”,北疆阿勒泰的大地风貌、淳朴自然的牧区生活,以及少女心中的种种情愫、幻想与希望,是李娟的灵气十足的早期创作风格的完整呈现,也是她个人的成长纪念册。
🌟编辑推荐
《九篇雪》是李娟创作生涯的序曲,是至关重要的开场。
文字如雪花般纯净、轻盈、静谧。
这本书初版时,只为写给一个人看,只为向一个人倾诉;而出版之后,却道出许多人曾有过的或正在经历的生命状态。
李娟说,正是《九篇雪》中的自己——“从童年和青春中赤手空拳闯了出来,还顺便把我也带了出来——好像从一场大火中把我救了出来。”
看“天生的作家”书写生命的清澈欢欣——在艰难、痛苦、绝望之处也终会诞生一颗鲜艳的果实。感受李娟细腻敏感的内心以及对待生活的勇力、希望与热爱。
愿读过《九篇雪》的人们,也能坦然勇敢地面对自己。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