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木马》初版于1905年,是毛姆早期小说代表作。本书通过一个迷人的三重奏故事,展现了爱与理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读者借由主人公的眼睛,见证了一位将死的诗人短暂却幸福的婚姻,一名女子对一个无耻之徒的不伦爱情,还有,一位高尚的人将美德践行到极致的努力。
“……这个世界上也许充满了苦难和幻灭,上帝也许听不到我们的心愿,我们得到的可能不是爱,而是恨——失望、不幸、肤浅,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然而,有一样东西,能弥补这所有的一切。它能让旋转木马脱离乏味无聊的演出,赋予它意义、庄严与美好,让这一生值得一过。就为了这一样东西,我们遭受的所有苦难都算不了什么。”
“你说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啊?”弗兰克笑着问。
莱伊小姐满眼含笑,捧起玫瑰,面色绯红。
“是什么?是美啊!你这个傻瓜!”她快乐地叫道,“是美啊!”
《圣诞假日》是毛姆创作生涯中期的代表作,被誉为其最佳作品之一。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极见功力,人生、艺术、爱情、政治、苦难等观念都巧妙地融进了人物的性格之中,正如博尔赫斯说的那样:“此书有着许许多多对场景和语言的细腻描写。毛姆用神来之笔,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和组合能力。”
—
查理•梅森在二十三岁那年独自去巴黎过圣诞假日,打算寻欢作乐一番。在童年好友西蒙•费尼莫的介绍下,他认识了身世离奇而悲惨的俄罗斯姑娘莉迪亚。莉迪亚的丈夫杀了人,她却选择去妓院卖身为丈夫赎罪。两人相处的这几天里,莉迪亚向查理解释了许多,但他依然不能理解她的做法。回到伦敦后,查理感到空虚、失落,他曾经向往的圣诞假日,只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世界塌陷了。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这组“叙事”的读者当然是本国人,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毛姆在这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她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令人敬畏的长城、急流险滩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筑有雉堞的城墙、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山上的婴儿塔、路边的小客栈……当然,相对于“风土”他更感兴趣的永远是“人情”,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这是毛姆晚年创作的一个别具西班牙风情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卡塔丽娜是小城罗德里格斯堡中一个美丽聪慧但不幸残疾的西班牙女孩。一天,她声称圣母马利亚突然对她显灵,告诉自己:城中巴莱罗家三兄弟中侍奉上帝最为虔诚的那一个,将会医好她的瘸腿。而三兄弟中的大哥不是别人,正是塞哥维亚大主教。圣母的启示似乎再清楚不过,但事情的发展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围绕着这个号称被圣母眷顾的天真女孩,各方势力展开了一场各怀鬼胎的明争暗斗,都想借“圣母显灵”之机,实现不可言说的盘算。最终,女孩能否抵御一切操控她人生的企图,收获属于她自己的自由、事业与爱情?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旋转木马》初版于1905年,是毛姆早期小说代表作。本书通过一个迷人的三重奏故事,展现了爱与理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读者借由主人公的眼睛,见证了一位将死的诗人短暂却幸福的婚姻,一名女子对一个无耻之徒的不伦爱情,还有,一位高尚的人将美德践行到极致的努力。
“……这个世界上也许充满了苦难和幻灭,上帝也许听不到我们的心愿,我们得到的可能不是爱,而是恨——失望、不幸、肤浅,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然而,有一样东西,能弥补这所有的一切。它能让旋转木马脱离乏味无聊的演出,赋予它意义、庄严与美好,让这一生值得一过。就为了这一样东西,我们遭受的所有苦难都算不了什么。”
“你说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啊?”弗兰克笑着问。
莱伊小姐满眼含笑,捧起玫瑰,面色绯红。
“是什么?是美啊!你这个傻瓜!”她快乐地叫道,“是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