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费尔巴哈的早期著作,是作者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含有丰富的资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点。
给塞伦娜的信,ISBN:9787100082372,作者:[英]约翰·托兰德[JohnToland]著
《伦理学知性改进论》是斯宾诺莎关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著作。这书大约是他在1661年冬天到1662年春天所写的。因为他在1662年4月左右给奥尔登堡的一封信里曾提到这篇文章的手稿。这是一本没有完成的著作。虽说没有完成,却仍然是一篇可以告一段落的、内容丰富的独立的论文,并且可以当作他的中心著作《伦理学》的导言来看。在本篇他自己所加的小注中,有几处常常提到“我将于我的哲学中加以说明”。
《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唯物主义者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主要哲学著作。这部书从1671年写起,直到1687年才完成,在1690年出版。《人类理解论》这一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承前启后的作用,洛克作为唯物主义路线上的一个哲学家是西方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判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天赋观念”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天赋实践原则”这样一个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即认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不过,洛克在经验论上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正如他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是妥协的一样。所以他的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唯物主义者(特别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被唯心主义者(特别是贝克莱和休谟)有隙可乘地加以利用和歪曲。
《人类理解论》的汉文译本早由本馆出版过,现在经原译者对照原文重加修改、校订,交由本馆出版。
"本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组织翻译的。其中“哲学思想录”、“哲学思想录增补”、“对自然的解释”等篇是陈修斋翻译,王太庆校阅的;“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达朗贝的梦”、“谈话的继续”等篇是王太庆翻译,汪天骥校阅的;“拉摩的侄儿”是江天骥翻译,陈修斋校阅的。翻译时根据的是阿赛札所编的《狄德罗全集》巴黎伽尔尼耶兄弟了版社1875年版第一、二、五卷,也曾参考了Jean Varloot: Diderot-textes choisis; J. S. & J. Kemp: Diderot, Interpreter of Nature;以及“拉摩的侄儿”的法文单行本和歌德所译该书的德文译本等。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一书是布鲁诺的主要哲学代表作。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先后被译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种文本。该书确证:宇宙即太一,它是无限的、永恒的、统一的,有无数可居住的世界在宇宙中运动,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从而有力地驳斥了地心说,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它认为世界灵魂是形式本原,是万物的真正作用因,但形式“内在于物质”,并“被物质所规定、所限制”,形式离开了物质便没有存在。
布鲁诺还论证了对立面一致的原则。他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其开端、中段和结尾,其出生、成长和完成,无不是从对立面、通过对立面、在对立面中、走向对立面的”。象爱与恨、生与灭、弦与弧、最大与最小、热与冷、一与多等等皆然。他指出,这种对立面一致的情形是由于存在着同一个物质。
总之,这本书中译本的出版为我们深入研究布鲁诺提供了有利条件。
《论学者的使命》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人的使命》阐述了了作者过去的这些思想,以及他吧信仰当做把握实在的官能。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分为“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为“客观逻辑”;第三编称为“主观逻辑”。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代表作。1790年德文版问世。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另二部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最后一部。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
物理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ISBN:9787100078856,作者:[法]皮埃尔·迪昂[PierreDuhem]著
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ISBN:9787100079075,作者:[美]R.K.默顿[RobertK.Merton]著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克洛德·贝尔纳的一本重要著作,书中借助大量的科学实例,讨论了实验的推理、观察与实验等各种与科学有关的哲学问题,是法国科学哲学思潮中有巨大影响的著作。
暂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MKList.com
"本书是德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赖欣巴哈为广大读者撰写的一部科学哲学入门读物。篇目主要有:原序;第一部 思辨哲学的根源 1.问题;2.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3.确定性的寻求和唯理论的知识见解;4.道德指导的寻求和伦理—认识平行论;5.经验论的研究法:成功和失败;6.经典物理学的两重性:它的经验论方面和唯理论方面;第二部 科学哲学的成果 7.新哲学的来源;8.几何学的本性;9.什么是时间?10.自然的规律;11.原子存在吗?12.进化;13.现代逻辑;14.预言性的知识;15.插曲:哈姆莱特的独白;16.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17.伦理学的本性;18.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
《逻辑大全》是中世纪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奥卡姆的逻辑学巨著。本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篇幅约占全书的一半。本书主要包含词项理论和命题理论两方面内容。具体一些说,在词项部分,奥卡姆探讨了范畴词与助范畴词,探讨了属、种、种差等谓词还探讨了指代理论。在命题部分,奥卡姆探讨了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
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本册为第三册。
本书是美学經典名著之一,也是康德三部批判的最后一部著作,书中分导論、分析論、辯証論和目的論四个主要部分。导論是康德的美学哲学,它和康德前两部批判紧密結合。分析論着重分析了美和崇高的区別和联系。辯証論对审美鉴賞的“二律背反”提出解决办法,目的論則把审美和道德联系起来。
这本书分上下卷出版,上卷至辯証論止,宗白华譯,下卷是目的論,韦卓民譯。
"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他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本书系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带有总结性的著作,是艰涩难懂的现象学中最为易懂的一部专著。胡塞尔在书中阐述了欧洲科学危机的现实表现及其历史根源;同时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批判了存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全新的、绝对真的严科学--现象学、为解决其他科学的危机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是费尔巴哈的早期著作,是作者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含有丰富的资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