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出版后曾获得帝国科学院大奖,几年内出了四版,印行了几万册。从杜冈1914年写的序言看,第三版有较大的增删和改动。 尤其是“分配”一篇,杜冈根据他在1913年出版的《社会分配论》一 书的论点作了重大修改。第四版按第三版重印,未作改动。杜冈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采取折中主义的手法,竭力调和“边际效用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妄图用“边际效用论,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杜冈等人在口头上对马克思表示“尊重”,但“从来也不了解唯物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因此不可避免地背弃了劳动价值论”。
该书共计四篇二十五章,第一篇论述享受与效用规律,第二篇论述交换规律,第三篇分析个人行为及福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 四篇提出了有关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各种政策主张。戈森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享受规律。他为经济学规定的任务是:发现这些享受规律,阐明按照这些规律行事的条 件,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最大的生活享受,并以此作为己任。
作者写这部著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该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 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作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卓越的文体风格。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本书作者开创性地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透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本书因此而成为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代表作。书中介绍了法国农村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前农业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着重阐述了法国的土地制度、圈地的形式、畜牧业和农耕的结合、农业革命的进程。
本书作者是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这本《讲义大纲》,结构极为简单,文句和段落之间没有行文上的逻辑联系,不成文 章。根据罗雪尔的解释,它是讲课用的提纲, 好象还没有赋与肌肉的人体骨骼。他强调他的目的只在于建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他要求读者不要忽略他那贯串于全书、 成为该书基础的独特的“严密方法”,即所谓“历史的方法”。
威廉.配第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他最先开始从生产过程式中来探讨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和其他 一些重要的经济观点,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威廉.配第对商品价值量作了正确的分析。另外,在工资、利息、地租等方面,威廉.配第也提出了一 些生要见解。马克思称誉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
本书收录的三部《贸易论》,是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托马斯·孟、尼古拉·巴尔本和达德利·诺思的著作。这三部《贸易论》适应十七世纪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们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对后来的经济学说有一定的影响, 是了解和研究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及其发展的有参考价值的著作。
"本书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集中地反映了康芒斯公开地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是制度学派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本书仿效自然科学教科学。书中所列入的每一种观念都追溯到它的创始人,然后陈述这种观念的逐步修正和变化,并且将各观念早期的双重的或三重的意义分开,直到使每种观念作为单一的意义和我理想中的政治经济科学里的其他观念结合起来为止。
《金融资本》是希法亭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强调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曾预言过但是没有能够详细分析的现象,特别是以托拉斯和卡特尔为形式 的垄断现象。他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把资本区分为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 业家运用的资本”。
本书是叙述十六世纪英国伊丽莎白统治后期英国社会状况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全书用对话体写成,通过对话反映出英国当时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中表现了作者早期重商主义思想。认为只有金钱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外贸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外贸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反对制造不足值的货币,防止货币流出国外,提倡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加工工业等。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副题为《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现被视为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开篇之作。
《论货币和贸易》为约翰•罗的代表著,在《论货币和贸易》第一章,约翰•罗首先论述了价值问题。他说:“商品因为被使用而具有价值”。这就是说,决定价值 的不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或者说,是人们在消费物品时所感受的满足。这种价值论显然是一种庸俗的效用论。 约翰•罗又以水和钻石为例,断言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相对于需求的商品数量的多寡”。水供过于求,钻石供不应求,因而前者价值小而后者价值大。在这里, 他又认为供求决定价值。这种价值论显然是一种庸俗的供求论。 约翰•罗的价值论是效用论和供求论的混合物。它对后来的主观价值论,包括奥地利学派的效用价值理论,起了一定的先驱作用。
本书是一部研究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历史的著作,在法英等国享有盛誉,有经济史“经典”之说。本书主要叙述经济史实,材料很丰富;对于经济理论的转变,如自由放任思想的确立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叙述。本书对于我们研究英国产业革命很有参考价值。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家拉姆赛的主要著作《论财富的分配》一书,1836年初版于英国爱丁堡的亚当和查理士勃纳克出版社,其中对剩余价值理论有所贡献.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对拉姆赛的学说作了正确的评价,并且引用了《论财富的分配》中的一些段落。1820一1830年间,英国经济学界进行的一场大论战,虽然也涉及分配问题,却是以围绕着李嘉图学说中价值的确定和价值对资本的关系等问题的展开为重点的。拉姆赛的书也提出价值论作为前提,但重点却在于分配论,而在分配论中,补充的重点则为利润学说。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出版后曾获得帝国科学院大奖,几年内出了四版,印行了几万册。从杜冈1914年写的序言看,第三版有较大的增删和改动。 尤其是“分配”一篇,杜冈根据他在1913年出版的《社会分配论》一 书的论点作了重大修改。第四版按第三版重印,未作改动。杜冈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采取折中主义的手法,竭力调和“边际效用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妄图用“边际效用论,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杜冈等人在口头上对马克思表示“尊重”,但“从来也不了解唯物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因此不可避免地背弃了劳动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