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以往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著作迥然不同。书中多为前人所不欲言,或所不敢言者。作者在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天学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和世界天文学发展两大背景之下展开论述,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帝王出于政治目的而需要天学;古代中国哪些人从事天学活动;官营天学作为王家禁脔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作者又以大量史实论证了:《周髀算经》与印度、希腊天文学的关系;印度、巴比伦天文学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中国与伊斯兰天文学的交流;近代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与思想冲突。作者还讨论了天文学史的方法论问题,讨论了古代中国的宇宙理论,介绍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现存“天学秘籍”,并借助三个引人入胜的个案论述应如何看待古代中国的天学遗产。
本书系久已被视为作者成名作的《天学真原》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正可相互补充和印证,但本书适合的阅读对象更为广泛。
《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博士及其重要的学术助手钮卫星博士撰写而成的天文历史年代学著作。作者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和《三代大火星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测算武王伐纣之年及孔子、佛陀生年,并加以补充和拓展,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现代天文学方法和历史文献中留存的资料来解决历史年代学问题。
《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介绍了星占学被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精密科学”,主要是因为星占学这种活动需要使用天文学作为工具,因此它确实曾经长期哺育天文学,直到天文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先导部分和它分道扬镳。
《新科学史:科幻研究》是两位作者江晓原和穆蕴秋开拓学术研究新领域的新成果。《新科学史:科幻研究》以严谨的学术文本形式,展开对历史上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新科学史:科幻研究》特点是将以往从未被科学史界关注过的幻想作品纳入科学史的研究范畴。这种研究不仅为科学史揭开了全新的一页,展示了科学幻想与科学前沿之间出人意表的密切互动关系,同时也为深入理解科学幻想作品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提供了一系列鲜活的个案。在此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新观点: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科学幻想视为科学活动的一部分。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与以往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著作迥然不同。书中多为前人所不欲言,或所不敢言者。作者在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天学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和世界天文学发展两大背景之下展开论述,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帝王出于政治目的而需要天学;古代中国哪些人从事天学活动;官营天学作为王家禁脔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作者又以大量史实论证了:《周髀算经》与印度、希腊天文学的关系;印度、巴比伦天文学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中国与伊斯兰天文学的交流;近代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与思想冲突。作者还讨论了天文学史的方法论问题,讨论了古代中国的宇宙理论,介绍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现存“天学秘籍”,并借助三个引人入胜的个案论述应如何看待古代中国的天学遗产。
本书系久已被视为作者成名作的《天学真原》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正可相互补充和印证,但本书适合的阅读对象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