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重逢诸子百家,重返历史现场,重识古代中国,一切,从这十部经典开始。
【编辑推荐】
★ 摆脱生硬译文,跳过烦琐注释,用生动言语讲述古奥典籍,让经典不再艰涩
消除对经典的刻板印象,培养亲近原典的能力,是阅读经典的重要开端。杨照用深入浅出的讲读,带你跨越阅读壁垒,直接感知经典中的“中国气质”。
★ 历史和文学的双重视野: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它封存着鲜活温热的人类情感。杨照以“文学式读法”勾连古今,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出走,聆听古老心事,对话智慧先贤;通过“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于原初的历史语境,展示两千年前的“最强大脑”面对时代问题的因应之道,欣赏他们千姿百态的独特形象,和其来有自的鲜活性格。
经典折射历史,历史叩问现实。这场重读经典的思想历程,是一趟重返现场的历史旅程,也是一场审视当下生活的历程。
★ 用十部经典,带你重回神秘璀璨的古代中国,重读中国古代历史
了解中国历史,方式有很多,如果取径经典,你会看到:《尚书》中昭示政治智慧的演说现场、《诗经》中传唱千年的灵动民歌、《左传》中的“大国崛起”和“诸神黄昏”、《论语》中活泼泼的师生关系、《战国策》中“权力的游戏”;你会认识:会哭爱笑会生气的先师孔子、气势如虹的辩手孟子、“啰嗦”的苦行僧墨子、满腹“悖论”的神秘老子、嘲笑主流价值的隐者庄子、讲求实用的儒学宗师荀子。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与现实贴身肉搏,面对不确定的时局,提出因应之道。
这些生气勃勃的书与人,是中国历史的精彩开场,更是中国文化的古老远源。跟随“经典摆渡人”杨照,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重回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
★ 拨开现代误读,一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对于中国经典,有太多课本没有解释的问题,和太多的现代误读。一部三千年前的民歌集,为何能成为当时贵族的教材?开玩笑的孔子是什么样子?庄子其实比老子早?孟子为什么非要和人辩论?荀子而非孔孟,才是中国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战国策》里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杨照拨开层叠的“有用”却失真的解读,带你探究中国文化的基底,用经典解答什么是“中国”。
★ 选取特色篇目,折射整部典籍风貌
经典卷帙浩繁,难以爬梳,杨照精心选取讲读篇目,提供这本“经典花园导游手册”,既呈现最具代表性的原文切片,带你探取典籍要领,也呈现挑战常识的异质片段,提供多彩阅读体验。
★ 增补五万字,全面修订
收录新讲稿五万字,精心修订,打造更全面、扎实、准确的文本。
托克维尔这本书,是为了当时的法国、当时的欧洲,针对当时法国、欧洲的现实问题而写的。《美国的民主》背后串联的问题意识是:如何在法国、在欧洲催生出较好的民主制度来?
托克维尔要写的不只是“民主是什么”、“什么是美国的民主”,而是进一步针对法国人解释:我们应该如何为一套较好的民主做准备。以美国有过的民主经验为本,协助法国人从中学习,替自己未来必然要走的道路做准备。这是托克维尔真正的用心,也是我们两百多年后重读这本书时,仍然应该记得的前提。民主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未来,只是在这个未来中,有较好的民主,有较糟糕的民主,如果能够借由美国的例子来辨认出较好的民主,我们就可以避免犯下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通过这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呈现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社会,让那些狂热的民主派了解:民主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光辉灿烂,更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梦想。民主有其众多必要的基本条件,缺乏一定形式的政府、缺乏一定的人民习惯,民主不可能正常运作。
同时,让那些反民主的人知道:民主有其高贵之处。民主的高贵,是让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高贵,有一点尊严,而不是让极少数的人拥有所有的高贵跟尊严。我希望让他们了解,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这个世界就是会朝愈来愈平等、愈来愈民主的方向发展。
本系列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战国策》《左传》《荀子》《尚书》)的选读和导读。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同时,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这些产生于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文献,记录的毕竟都是人的经验与感受,我们今天也就必然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与其经验、感受彼此呼应或对照。也就是,我们能够从中读到相似的经验、感受,隔着时空会心点头;也能够从中读到相异的经验、感受,进而扩张了我们的人生体会。
——杨照
◎编辑推荐
★ 杨照,华文世界独一无二的经典领读者。数年来孜孜以求,选取最具开创性、原创性、代表性的中外经典,以“文学式读法”和“历史式读法”直接面对原典智慧;带着自谦的“偏见”和真切的问题意识,寻找现代人与传统经典之间的亲近感,实践个人直面传统经典、汲取经典智慧的可能路径,展现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 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走进经典里的中国。诞生于媲美古希腊、充满生机和活力、群星闪耀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家和经典,织就的不仅是经典文本里的中国,也是“经典”的中国,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
★ 自由探索无涯无际的古代思想世界。你会看到,《诗经》中传唱千年的民歌、《战国策》里古代中国的“权利的游戏”、《尚书》昭示中国古代政治启蒙的关键时刻、《左传》记录封建秩序的日薄西山、《论语》展现的活泼泼的师生关系,一幅幅古代思想与生活世界的精彩写实图景,一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 直接领略来自原典的亲切活泼的智慧哲思。爱哭爱笑会生气的先师孔子、遍游列国以滔滔雄辩捍卫信仰的孟子、起于微末身体力行兼爱非公的墨子、从南方思想世界走来的慈爱隐者老子、宁做泥潭里快乐摇尾巴的乌龟的庄子、真正塑造儒家主流的大宗师荀子,他们中国思想史谱系中的先驱象征,也是生活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解决自己的思想人生困惑,因应时局变化动荡,展开了伟大朴实的生命姿势,也绽放了亲切活泼的思想智慧。
★ 附有杨照精心挑选的原典选摘,独辟蹊径面对经典。不同于传统的经典段落的选择,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给读者极具个性、最能够反映每一本经典言说特点、语言风格、时代情境的段落。跟着杨照细细解读之后再读选摘,或是先读选摘再与杨照共读,定会有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杨照从千头万绪的故事和现实中提取出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来面貌有着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时代,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经验,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没有任何准备,将无法适应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未来,而书中的这些故事,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我是谁?我为什么如此生活?我习以为常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来历?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究竟为何如此喜欢、讨厌、接受、拒绝?我该如何面对这样宰制我、决定我的现代观念与价值呢?
《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做父亲的关注女儿生命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女儿生命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反过来影响父亲对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母亲提供了他们父女俩生命历程中的点滴瞬间的照片,这一切都构成了人间最美的画面。
本书以类似对话、日记、独白的散文诗形式抒写父女俩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这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是父亲、母亲、女儿,一家三口,共同创作了独一无二的互动文本,爱是弥漫其中的内核。
它是一本情书。杨照明目张胆地背着老婆和另一女孩倾吐心思、反思现实、垦抉记忆、期许未来;其多愁善感,迷惘惆怅,非堕入情网不能办。继《迷路的诗》之后,杨照再一次轻掩住他搏理善辩的滔滔之论,娓娓向女儿述说自己。
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
古典音乐从来不会拒人于门外。再复杂的音符形式,只要有一些背景的准备,只要对人的某些根本际遇有所共鸣,我们就能进入作品里。在这辑随笔集中,杨照不仅仅是去赏介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要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走进音乐家的人生,知晓那些让音乐变得如此有魅力的秘密,从而能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动人之处。
1. 古典音乐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从音乐家、从时代、从历史去感受音符背后的人生况味,重新发现藏在乐理中的鲜活情感。这样,我们才能听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听出三百年来的社会百态,才能真正听懂古典音乐。
2. 著名作家杨照的音乐沉思录——这不只是一个资深乐迷的古典音乐指南,更是杨照的感悟之书,是他多年来从音乐中体认到的道理。文字真诚细腻,表达清晰流畅,仿佛间,好像真的听见音乐响起。
3. 数十首经典曲目随书聆听——配合阅读内容,挑选出四十多首名家名作,库克音乐免费正版音乐,边读边听。
4. 看理想同名视频节目《呼吸》在线观看——杨照和他的女儿李其叡共同主持的古典音乐栏目,让你在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古典音乐。
5. “没有谁的耳朵真的不能、不够拿来听巴赫”——现代社会吵杂的环境里,我们逐渐变得听力迟钝、懒于思考,以致愈加难以听见身边的美好之声。古典音乐,能让我们抗拒耳朵的退化、智力锈蚀,走出声音的荒野。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
《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重逢诸子百家,重返历史现场,重识古代中国,一切,从这十部经典开始。
【编辑推荐】
★ 摆脱生硬译文,跳过烦琐注释,用生动言语讲述古奥典籍,让经典不再艰涩
消除对经典的刻板印象,培养亲近原典的能力,是阅读经典的重要开端。杨照用深入浅出的讲读,带你跨越阅读壁垒,直接感知经典中的“中国气质”。
★ 历史和文学的双重视野: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它封存着鲜活温热的人类情感。杨照以“文学式读法”勾连古今,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出走,聆听古老心事,对话智慧先贤;通过“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于原初的历史语境,展示两千年前的“最强大脑”面对时代问题的因应之道,欣赏他们千姿百态的独特形象,和其来有自的鲜活性格。
经典折射历史,历史叩问现实。这场重读经典的思想历程,是一趟重返现场的历史旅程,也是一场审视当下生活的历程。
★ 用十部经典,带你重回神秘璀璨的古代中国,重读中国古代历史
了解中国历史,方式有很多,如果取径经典,你会看到:《尚书》中昭示政治智慧的演说现场、《诗经》中传唱千年的灵动民歌、《左传》中的“大国崛起”和“诸神黄昏”、《论语》中活泼泼的师生关系、《战国策》中“权力的游戏”;你会认识:会哭爱笑会生气的先师孔子、气势如虹的辩手孟子、“啰嗦”的苦行僧墨子、满腹“悖论”的神秘老子、嘲笑主流价值的隐者庄子、讲求实用的儒学宗师荀子。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与现实贴身肉搏,面对不确定的时局,提出因应之道。
这些生气勃勃的书与人,是中国历史的精彩开场,更是中国文化的古老远源。跟随“经典摆渡人”杨照,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重回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
★ 拨开现代误读,一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对于中国经典,有太多课本没有解释的问题,和太多的现代误读。一部三千年前的民歌集,为何能成为当时贵族的教材?开玩笑的孔子是什么样子?庄子其实比老子早?孟子为什么非要和人辩论?荀子而非孔孟,才是中国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战国策》里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杨照拨开层叠的“有用”却失真的解读,带你探究中国文化的基底,用经典解答什么是“中国”。
★ 选取特色篇目,折射整部典籍风貌
经典卷帙浩繁,难以爬梳,杨照精心选取讲读篇目,提供这本“经典花园导游手册”,既呈现最具代表性的原文切片,带你探取典籍要领,也呈现挑战常识的异质片段,提供多彩阅读体验。
★ 增补五万字,全面修订
收录新讲稿五万字,精心修订,打造更全面、扎实、准确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