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胀与再平衡:“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内容简介: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拜赐于全世界政府空前一致的财政货币刺激,萧条没有出现,衰退结束得很快,但复苏在哪里呢?
美欧经济的“无就业复苏”像雾又像风,似有实无。但全球资本、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国家却早已成了对冲基金的“天堂”。
政治家们改变了经济的自然规律,“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似乎离“再平衡”之路越来越远,而泡沫和通胀开始为新的一轮危机累积势能。
已经崛起的中国该如何抉择?
“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这就是在金融危机中依然强劲发展的德国,为全球经济贡献的“德国模式”。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与全球咨询巨头罗兰·贝格发现,中国和德国不仅拥有着相似价值理念与基础机制,在改革目标上也同样相似。两人在无数次思想碰撞后,总结出了现实借鉴。他们从公共财政体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金融监管体系、马克国际化战略、企业基业长青等方面,探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为中国改革提出新的建言。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大通胀与再平衡:“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内容简介: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拜赐于全世界政府空前一致的财政货币刺激,萧条没有出现,衰退结束得很快,但复苏在哪里呢?
美欧经济的“无就业复苏”像雾又像风,似有实无。但全球资本、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国家却早已成了对冲基金的“天堂”。
政治家们改变了经济的自然规律,“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似乎离“再平衡”之路越来越远,而泡沫和通胀开始为新的一轮危机累积势能。
已经崛起的中国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