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丛书包含的书籍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论衡·译注)

本书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国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细密的分析,是一部胜义纷呈的著作,无论从分析的视角、方法到结论,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国家的研究无疑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此书涵盖领域甚广,巧妙整合天命、疆域、公私等重大课题,揭示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诚为天下观研究者不可不参考的力作,天下型国家概念必会产生深远影响。——游逸飞(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驼背将军

荷马李身患残疾,病弱的身躯、成长的经历以及特定的时代特点使得他选择与中国的变革力量结盟,试图参与到变革中国的活动中,并将其作为自身的使命。庚子事变时他曾加入到保皇派的勤王活动中,后回美积极地组建华人军事培训学校;梁启超、康有为访美时,荷马李曾热情地陪同。他写作的《无知之勇》轰动一时并在历史中回响。他参与拟定“红龙计划”、与孙中山进行“长堤会谈”,后成为孙中山的军事顾问,武昌首义后陪同孙中山回中国,终因中风而回美,不久去世。他一生短暂,却充满传奇。

荷马李一生与中国有不解之缘,但中国国内对其研究甚少。本书是国内关于荷马李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利用英、中、日三个语种的档案、报刊、文集、日记、回忆录等各种类型的资料,试图从情感史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心理分析等方法,就荷马李如何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的变革之中,他与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的关系,他的军事观点和论著及其影响,他如何动员美国人参与中国变革等问题进行论述。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变革历程中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既共生又斗争及此消彼长的关系、改良和革命势力对华侨影响力的消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于民间外交、中美关系的认识,加深对于孙中山以及中国那段改良和革命历史的理解。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