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科学"丛书包含的书籍

牧羊人1号

宇宙的尽头,是创造的起源,还是人类对自己隐瞒的答案?

如果整个人生都是一个谎言,你还会选择相信什么?

拯救世界还是拯救自我?这是个问题。

.

2094年,四名宇航员乘坐牧羊人1号飞船在太空中旅行了二十年,他们的目标是见证宇宙的诞生。在太阳引力透镜的帮助下,大爆炸的瞬间将 会清 晰呈现于他们面前。然而在旅途中,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娜意外死亡,其余三名宇航员试图解开同伴遇害的谜团,却发现自己陷入巨大秘密的漩涡……意识到被人类欺骗的三人,决定复活克里斯蒂娜,并拒绝来自地球的命令,带着牧羊人1号和他们强大而不老的合成身体,进入更深的太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国科幻鬼才布兰登·莫里斯代表作 首次引进中文世界!

★ 太空悬疑硬科幻第一作 2094银河探索之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家推荐

《牧羊人1号》是一本真正的硬科幻,具有令人信服的技术细节与窥探宇宙起源的宏伟野心,而最令人惊异的悬念却是关于这群宇航员本身,相信我,谜底将令你大开眼界。

——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者 陈楸帆

探寻宇宙起源的星际旅行看似激动人心,但具体到耗时数十年的工作则显得格外漫长。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与一场死亡打破了日复一日的庸常,使一切看似肯定的东西变得疑云密布。书末新颖地提供了关于量子力学的科学说明,使读者在故事之外亦能学到新知。

——科幻作家、惊奇奖最佳新人奖入围作者、双语编辑 辛维木

欧美亚马逊读者评价

★令人兴奋的硬科幻冒险。所有硬科幻小说迷都会觉得物有所值,其他人也会有所收获。我还推荐阅读作者的科普知识附录,其中有许多关于本书的有趣发现。

★《牧羊人1号》是一部概念有趣、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融合了悬疑和科幻元素。人物形象鲜明,文字引人入胜,是适合科幻小说迷和悬疑文学爱好者的一本有趣读物。

★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结合了悬疑、阴谋、双面间谍、绑架和其他奇特的事件,还有一个过于热心的领导,以及不同寻常的量子纠缠,随着故事的慢慢展开...... 这是一部极具娱乐性的小说,读来令人愉悦,发人深省。

★每次读莫里斯先生的书,我都能在“是的,这可能发生”的故事中上一堂物理课。额外的乐趣在于,科学课需要时间才能开始,而在这本书中,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搞清楚书中的人物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关于什么的,然后才认真地开始上科学课。

如果你喜欢科幻小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但如果你喜欢科学,那就更好了。量子物理学非常有趣,莫里斯先生让你不用做数学题就能理解它。用我们自己的太阳作为引力透镜,回望宇宙大爆炸发生前的那一刻,也许就能解答是否真的存在上帝......不过,你必须读完这本书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

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

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

“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

作者如此说:

1995年,我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长久的影响吗?

本文在考察了相关证据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事实上,我只是一个失业的大学教科书作者,以及两个孩子的母亲。

1997年,这篇论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乔治•米勒奖”。上帝真幽默。37年前,我收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一封信,信上说他们决定不授予我博士学位,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够格,签名的正是心理学系当时的执行主席乔治•米勒。

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

“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我提出了一些善意的忠告,想让家长们变得轻松起来,但他们却完全置之不理,甚至连我自己的女儿也是那样抚养孩子的。

但我又怎么能指望,我可以影响自己的女儿呢?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