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方尖碑"丛书包含的书籍

第三帝国的兴亡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来,始终是读者获得史学通识教育、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本。

经典史书,塑造思想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以下简称《第三帝国的兴亡》)起源于威廉·夏伊勒在欧洲和纳粹德国生活的真实经历,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缴获的德国文件、德国军官和文官的审讯记录和证词、幸存下来的日记和回忆录。虽然当时许多史学专家对威廉·夏伊勒提出质疑,认为时间沉淀不够长,不足以以客观角度撰写第三帝国的历史。但是,夏伊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手资料能为写作者使用,加之他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促使他无论如何都要写下这段历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热销,出版当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200万册,此后加印不断,成为史上销量惊人的历史类畅销书。同时,图书界和史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第三帝国的兴亡》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休·特雷弗-罗珀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60年来,这部史学著作始终在历史类图书的必读榜单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千万读者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物。

中国史学通识读本,翻译界教科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不仅在英语世界畅销,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读过东京创元社推出的日语版之后,曾写道“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1961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开始进行翻译,译者由当时任职于新华社的董乐山领衔,还包括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译稿由董乐山校订终稿。中文版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史学通识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在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译本更成为许多大学翻译课堂的教学范文。

译林新版,全新增订

2020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5周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出版55周年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精装上下册增订版,主要增订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订译文,针对全书三千多条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译名法则进行修订;

2,补充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并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采用拉页装订,全景式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

3,编写大事年表、主要人物小传,为阅读增加辅助资料。此外,精装版本印制由精装工艺一流的南京爱德印刷厂承印,保障实体书收藏级品质。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反对派代表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俄罗斯帝国史

《俄罗斯帝国史》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俄国上起留里克王朝,下至罗曼诺夫王朝的千年历史,呈现了俄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横跨欧亚两洲大国的进程,生动地复现出留里克的奠基、沙皇制度的形成、彼得大帝的改革、叶卡捷琳娜的柄政等重大事件与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大量引用罕见的俄国古代编年纪 事等一手文献资料,并对现当代历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辛辣的点评。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创作的成果,全景式展示出俄国丰富而伟大的历史。

【编辑推荐】

从部落到帝国,从大公到沙皇,本书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勾勒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俄国就像其双头鹰徽记一样,既时刻觊觎着东方的广袤领土,又从未放弃对西方格局虎视眈眈,这些都造就了俄国历史的繁复与厚重:英雄的壮举与奸诈的阴谋交替出现,勃勃的雄心和极端的晦暗此起彼伏。变化不断塑造着这个古老的国度,为改革者和野心家提供了永不谢幕的舞台。

【名人评价及推荐】

《俄罗斯帝国史》旁征博引,令人印象深刻,细枝末节和奇闻逸事与扎实的分析论证互为表里,保持了极佳的平衡。——巴黎一大斯拉夫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玛丽-皮埃尔·雷伊

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对于那些对俄国的力量感兴趣并想知道其未来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法兰西学院院士 让-弗朗索瓦·雷韦尔

独立战争与世界重启

【编辑推荐】

本书虽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但其讲述的方式是极具故事性的,作者尤其关注了特定社会及个人的故事,并对美国革命的全球性影响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美国革命虽然对殖民地土著民族反抗帝国统治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更为巨大的影响是,英帝国及欧洲大陆列强的殖民铁拳收得更紧了。全球列强的均势被打破之后,一个新的世界正被重启,由此促使英国以更强力的手段推进在亚洲的贸易扩张,并派出了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使团出使清帝国。作者对这次中英官方交往的独到分析,无疑更有助于中国读者理解鸦片战争的全球史背景。

【内容简介】

美国革命为北美赢得了自由与和平,却给世界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灾难性后果,它所引发的革命暴力和帝国镇压不仅波及了欧洲,也波及了南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它不仅为现代早期的卓越帝国埋下了崩溃的种子,也为英国、俄国和美国的全球主宰搭建了舞台。在这部杰出的史学著作中,马修·洛克伍德竭力去做的就是要厘清这段复杂的历史。

【媒体荐语】

在一个颇具倾向性的暗喻中,马修·洛克伍德将美国革命喻为一块投进池塘的石头,其所激起的涟漪呈放射状散播出去而震动了整个世界:不仅在法国和拉丁美洲激起了“民主革命时代”,而且美法的战时联盟导致了英国和很多欧洲大陆列强之间的战争,并在遥远的印度产生了回响。作为对失去其北美殖民地的反应,英国人在世界其他地方重构并扩展了其帝国版图,直至形成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在这部历史学的杰作中,洛克伍德竭力去做的就是要厘清这段复杂的历史。——詹姆斯·M.麦克弗森,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自由的战歌:美国内战时期》作者

关于美国革命,似乎感觉已经被几代人说尽了,但本书的出现则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找错了地方。——罗伯特·J.阿利森,牛津通识读本《美国革命》作者

马修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他娴熟地展现了历史思想和事件影响下的普通人的生活。紧扣人心、令人振奋,并有异乎寻常的启发性。——阿曼达·福尔曼,英国惠特布莱德奖得主、《乔治亚娜:德文郡公爵夫人》作者

本书改变了我们对美国革命的惯常认知。洛克伍德阐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全球性影响,其对细节的关注及优雅的文笔,值得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一读。——弗朗西斯·D.科利亚诺,《托马斯·杰斐逊:声誉与遗产》作者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