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盗巴拉巴》是195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格奎斯特的代表作,法国大作家纪德赞其为一部“绝妙的书”。小说讲述古罗马时期,按照犹太人惯例,逢逾越节要释放一名囚犯,在无罪的耶稣和有罪的强盗巴拉巴之间,他们释放了巴拉巴,而耶稣则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巴拉巴获释后心灵受到很大冲击,开始了漫长的对“爱”的思考,遇到了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人:他曾经伤害过的兔唇姑娘——她后来被残忍地用乱石砸死,在暗无天日的矿井里做苦工时和他铐在一起的沙哈,被控纵火烧罗马城身陷囹圄遇到的圣徒彼得。作品一方面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巴拉巴个人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展现了人类不屈的生命追求,这也正是《大盗巴拉巴》打动人心的地方。
本书另外收入拉格奎斯特短篇小说集《邪恶故事》,内含十个短篇,以飨读者。
★1984年诺奖得主塞弗尔特经典之作,国内独家译本
★著名诗人、翻译家绿原为译本作序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内独家译本,收录了塞弗尔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泪城》《全是爱》《妈妈》等十九部诗集中的优秀诗篇,共计百余首。著名诗人、翻译家绿原为译本作序,留捷美术家白崇礼(别名劳白)插配尾花,书后附录授奖词、《世间万般美》摘译、塞弗尔特生平与创作年表及再版后记等。
塞弗尔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风格各异、主题不一的诗篇。如《泪城》充满了为革命、为人民主动发声的炽烈和激情,《妈妈》以平易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岛上音乐会》《皮卡迪利的伞》则不乏对女性、爱情的歌颂。这些诗作朴实无华,又充满情感和音乐性,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堪称典范。
【名家评荐】
他的诗清通、简洁、朴实无华,融进了民歌、平凡的谈话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他拒绝那种严肃的风格和早期的形式主义。他用词的特点是笔触轻盈,给人以感官快乐,有音乐性和韵律,那是一种有生气的独创性与怜悯,甚至悲怆互相交错着的幽然。他这些艺术特点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他并非一个幼稚的艺术家,他是一个有着不寻常的广阔的文体领域的诗人。早年,他就与当代欧洲的现代主义有了接触,特别是法国的超现实主义及达达派。他还是一位韵律复杂和押韵传统诗歌形式的优秀大师。对于措辞激烈、有力的民歌和十四行诗高超的技巧,他都运用自如。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拉尔斯·吉伦斯顿
可以说,诗歌主义的部分主张影响并贯穿了塞弗尔特整个一生的生活和创作。了解了诗歌主义,我们便很容易进入他的诗歌世界和内心世界。正是在诗歌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塞弗尔特很早就确定了这样的诗歌野心:要写尽世上一切的美。
——《世界文学》主编高兴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大盗巴拉巴》是195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格奎斯特的代表作,法国大作家纪德赞其为一部“绝妙的书”。小说讲述古罗马时期,按照犹太人惯例,逢逾越节要释放一名囚犯,在无罪的耶稣和有罪的强盗巴拉巴之间,他们释放了巴拉巴,而耶稣则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巴拉巴获释后心灵受到很大冲击,开始了漫长的对“爱”的思考,遇到了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人:他曾经伤害过的兔唇姑娘——她后来被残忍地用乱石砸死,在暗无天日的矿井里做苦工时和他铐在一起的沙哈,被控纵火烧罗马城身陷囹圄遇到的圣徒彼得。作品一方面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巴拉巴个人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展现了人类不屈的生命追求,这也正是《大盗巴拉巴》打动人心的地方。
本书另外收入拉格奎斯特短篇小说集《邪恶故事》,内含十个短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