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为甲申年。拿纪年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是永昌元年。
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覆亡。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清军收取了关外地区,形成了大顺政权同清政权隔关相峙的局面。而明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还很大,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级官员统治之下,他们自居正统,此后更是围绕着立谁为新帝而彼此攻讦,为南明政权埋下了隐患……
总之,自这一年起,中国历史充满了风云突变、波涛迭起的重大事件,上演着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三种纪年代表着的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也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南明史》史料扎实,内容丰富,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李自成麾下大将李岩其实并不存在?
“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
明帝国的疆土其实还由军事系统管辖?
…………
这些看似惊人的观点,背后其实都是当代公认的史学考实代表顾诚先生对史料极其小心的抽丝剥茧和极其严谨的推理考证所得。比如他写《李岩质疑》一文时,不仅翻阅了各种档案、文集,甚至查阅了一千多部地方志,发现关于李自成麾下将领李岩的记载并不可靠,继而详细考证了李岩传说是如何混入史籍,各种事迹又是如何被误载的,从而认为有众多史籍记载的李岩其实是虚构的。《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顾诚从考辨墓志铭等当时相关人物的私人著述入手,指出包括《明史》在内的后世多种史料的记载有误,鼎鼎大名的“明朝首富”沈万三其实是元朝人。《明前期耕地数新探》《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谈明代的卫籍》等文,更是凭借其对史料矛盾处逻辑严密的考证和对卫所研究开创性的贡献,在学界具有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
顾诚先生一生都潜心治史,捍卫学术尊严,将学术视为生命,为学界和读者所称誉,被称为“学术苦行僧”,堪称后辈楷模。
翻开本书,当代史学考实代表顾诚带你穷尽史料,穷根究底,严谨考证,反复质疑!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
1628年李自成于陕西起义反明,十六年间不断壮大,击败孙传庭、建立大顺政权,并最终于1644年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但仅一个月后,李自成就在山海关大战中败于清军,此后一败再败,一年后在湖北死于地主武装的偷袭。
◆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舆论失势:大顺军在追赃过程中刑拷相加,缙绅颜面扫地。而清军为了在汉地站稳脚跟大肆笼络汉族官绅地主,这些人曾饱受农民军打击,无不喜迎清军。
战略失误:在大顺军心中明清之战是前朝之事,自己未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他们头脑中的辽东问题只是吴三桂等人统率的关宁边兵,以为吴三桂投降后东北问题就已解决,清军则被无视。
用人失策:大顺军缺少一批能放眼天下、统筹全局的战略人才。清廷却在入关前网罗了范文程、洪承畴这样一批“引路人”。大顺政权没有注意发挥降官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策略上的一个重大错误。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公元1644年,为甲申年。拿纪年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是永昌元年。
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覆亡。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清军收取了关外地区,形成了大顺政权同清政权隔关相峙的局面。而明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还很大,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级官员统治之下,他们自居正统,此后更是围绕着立谁为新帝而彼此攻讦,为南明政权埋下了隐患……
总之,自这一年起,中国历史充满了风云突变、波涛迭起的重大事件,上演着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三种纪年代表着的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也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南明史》史料扎实,内容丰富,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