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真正的心理学,首先要懂得:
1.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
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都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这二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
8.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9.大多数时候,知识只能通过对众多实验数据的慢慢积累得到。
也许目前我们自身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还只是伪科学信念系统的产物,借助本书的科学观念,我们可以去伪存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学习好或读书多的孩子都不擅长交际和体育;
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
孩子会给父母带来幸福;
做多选题时, 即使对所选答案感到不确定, 也千万不要更改最初的答案;
我们只用了 10% 的大脑功能;
早熟者必早衰;
……
如今,各种伪心理学的论调充斥了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书架,一个经营伪科学信念系统的巨大产业正在兴起,这一信念系统出于既得利益的考虑, 总是想让大众相信,无论什么都能纳入心理学的范畴。
翻开本书,让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学,彻底走出伪心理学的误区
风靡全美的思维方法、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的扛鼎之作
带给你对人类思维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内容简介
风靡全美的思维方法、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的抗鼎之作,带给你对人类思维最深刻的洞察和最佳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作序推荐。
变化的世界需要批判式思维,未知的世界需要审辩式思维,复杂的世界需要审慎式思维。无论你当下在做什么,你想要什么,也无论你的感受如何,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而思维的品质将决定你未来是富裕还是贫穷、强大还是弱小……
没有看透纷繁复杂问题的智慧,就不能对问题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也不能界定和获取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信息,我们就会像漂浮于茫茫大海般晕头转向。强大的理性思维工具,能够助你提升思维的品质,理清自我,洞悉他人,看透世界!
心灵的3个基本功能
·思维的功能是产生意义
·情感的功能是监控或评估思维所能产生的意义
·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量以发起行动,并与我们所认定的渴求保持一致
批判性思维者的6个成长层级
·无思维反思意识者
·有思维反思意识者
·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
·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
·有所成的思考者
·集大成的思考者
成功思考者的6个特质
·优秀的思考者总是在思考他们的思维过程
·优秀的思考者都有明确的目标
·优秀的思考者使用一些思维“工具”来提升他们思维的质量
·优秀的思考者能够将他们的思维与感受、需求相分离
·优秀的思考者常常分解、剖析事情
·优秀的思考者经常评估自己的思维方式
▎编辑推荐
▎专家推荐
《思辨与立场》一书最让我欣赏的就是书中“认知美德”的观点。作者告知人们批判性思维是具有人格品性的,高品位批判性思维应具有公正无偏、兼容并蓄、信赖推理、认知谦逊、思维自主、认知勇气、认知坚毅、知行合一等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许燕
传统和固化的思维方式会禁锢我们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定期评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思辨与立场》一书为那些愿意自我培养思辨能力的人提供了科学的指南,也为广大师生和朋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立非
保罗和埃尔德将培养出具有公平心的批判性思维者作为他们致力奉献的事业。在《思辨与立场》一书中,他们分享着其有关思维的深刻洞察力,这是他们对思维的最佳思考。这本书向我们发出了挑战,它让我们通过接受它的挑战而在每个方面都变得更好,运用我们最佳的思维作为工具来寻求社会公正。
——安莉芳里德尔航空大学领导关系学部主席 达里尔•沃特金斯
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最近的合作提倡进行有意识的思维和选择,《思辨与立场》一书中有丰富的举例,为揭示错误的思维过程、检查传承的价值观以及增强我们追求一个和平世界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纽约城市大学布朗克斯社区学院学术评估理事 理查德•拉马纳
理查德•保罗博士和琳达•埃尔德博士开发了一种方法,这种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必需品予以接受的倾向与曾经对批判性思维的模糊诠释形成了鲜明对比。《思辨与立场》一书激励它的读者从涉猎广泛的例子中抽取出各种方法,以便针对各种困扰人类的挑战展开有效的推理。
——密苏里中央大学西班牙语教授 朱莉•史提芬•德乔格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有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逐渐退化,只保留了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拥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容易成功。那么是什么剥夺了我们的好奇心?
在这本书中,伊恩·莱斯利指出认为好奇心是不需要回馈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低估了好奇心的价值。如今认知越来越被精英阶层所垄断,“好奇鸿沟”正在形成,这个鸿沟加深了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通过智能手机、谷歌搜索、维基百科,我们可以立即知道任何知识,回答任何问题。但是这样能使我们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吗?也许恰恰不会。莱斯利认为真正的好奇心就是会持续地探究,并由此引发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这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吸取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什么会助长好奇心,儿什么会使好奇心饿死。好奇心需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奖赏和激励,要成为一种习惯,家庭、学校和工作中耐心培育。
这本书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故事、案例研究和实用的建议。这是一本能帮你唤醒好奇心,改变人们对好奇心认识的书。
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而最新的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有大约31.2%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超过48%的人晚上11点以后入睡;将近25%的人经常熬夜,长期作息不规律。
本书作者基于标准的认知行为失眠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同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混合疗法,为各种睡眠障碍者提供了一套全面且极具个性化的非药物调整方案。
通过本书,你将最终摆脱失眠困扰,每天精神百倍地醒来,以最佳状态面对这个世界。
读者对象
睡眠障碍患者、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变幻莫测的时代,企业家和高管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避免危机,更主要的是如何渡过和抵御逆境。保罗·G.史托兹博士是逆商理论的提出者,也是逆商测评、逆商发展项目和工具的开发者与研究者。他在本书中有针对性地阐述的职场逆商提升理论与方法论,如衡量逆商、CORE 四维度、掌控感的反应层级、LEAD工具、重要性量表、智慧金字塔等更为实用的理论与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招聘面对逆境时的攀登者,系统性提升组织、团队和职场人士的抗逆力,助其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在全球新经济中,逆商对任何国家、文化或行业的商业经营与领导力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当企业家在经营上遇到困境,管理团队在攀登时遇到险阻,员工个人在职场中遇到不顺时,阅读本书必有帮助。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当我们遭遇各种困境、失败和挫折时,逆商(AQ)的高低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逆商表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标,反映的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认知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是逆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
作者在阐述逆商CORE——Control(掌控感)、Ownership(担当力)、Reach(影响度)、Endurance(持续性)四个纬度,以及如何使用LEAD工具(L= 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E= 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A= Analyze,分析证据;D=Do,做点事情)的同时,例举了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案例,为读者全面展示了如何应对逆境的方法、如何重塑生活,从而向上攀登、超越自我、掌控我们未来前行的方向。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三个因素,在智商和情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决定成败重要的因素是逆商,只有具备高逆商的人才能积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才有坚定的毅力和拼搏奋发的精神,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处处充满变数的时代,不管哪个领域、哪个层次的读者,都应该阅读此书。
如果我们知道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理解的框架是如何习得的,那么人类的行为、想法、情绪、行动和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解释的。
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是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所决定的,当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思想时,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重新定义心理学》一书中所提到的新的心理学方法,为我们呈现了对人类境况更加乐观的观察。这种方法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心理学的新定律:我们不是生物机器,也不是没有思想的黏土,而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压力的共同塑造;我们不只是基因的生物学产品,也不只是后效强化事件不可避免的结果,我们能够领悟世界的意义;我们的看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世界和未来思考的产物;我们从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和经历中学习,从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和反应中学习。
这种思考方式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对心理健康甚至对道德和自我意识的理解。同时,它还带来了对待心理健康的新态度——聚焦于提升健康水平,而不是治疗所谓的心理疾病。它将改变诊断所谓的心理疾病的方式,为苦恼的人们提供现实的帮助。
这是一本可以为职场人了解自己的个性优势,挖掘个人的职场和生活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测评书。本书本书共计3大测试,涵盖26张表格,9个练习,归结出6项人格因素,15种工作偏好组合,7个关键生活领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优势所在,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与平衡。
成瘾是一种必须被正视的、慢性的、复发性的脑部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的慢性病一样,成瘾也会让人经历吸引、诱惑、强迫和痛苦等一系列阶段,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关于成瘾,你应该知道:
•成瘾是由什么引起的?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在成瘾机理上是否有差异?
•哪些人是易感人群?
•我们能治好一个人的成瘾并让其康复吗?
•我们对成瘾的治疗有效吗?
•未来会有更好的药物来治疗成瘾的个体吗?
•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之一,迈克尔•库赫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成瘾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他在本书中深刻剖析了成瘾物质到底让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大脑恰巧为接受这些物质做好了准备。虽然大脑是无意的,但它的确是成瘾过程的合谋者!科学了解成瘾行为,无疑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理性,拒绝和远离导致成瘾的物质与环境。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要认识真正的心理学,首先要懂得:
1.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
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
3.理论中的概念都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
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
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
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这二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
8.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9.大多数时候,知识只能通过对众多实验数据的慢慢积累得到。
也许目前我们自身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还只是伪科学信念系统的产物,借助本书的科学观念,我们可以去伪存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学习好或读书多的孩子都不擅长交际和体育;
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
孩子会给父母带来幸福;
做多选题时, 即使对所选答案感到不确定, 也千万不要更改最初的答案;
我们只用了 10% 的大脑功能;
早熟者必早衰;
……
如今,各种伪心理学的论调充斥了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书架,一个经营伪科学信念系统的巨大产业正在兴起,这一信念系统出于既得利益的考虑, 总是想让大众相信,无论什么都能纳入心理学的范畴。
翻开本书,让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学,彻底走出伪心理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