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国文学"标签的书籍

《灵山》

《灵山》所写的卡瓦格博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最高的雪峰群,也是云南最高最美的雪山,被称为藏区的十大神山之首。她所雄踞的中国横断山脉腹地,是国家级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卡瓦格博既是地球历史上版块碰撞托起的一大地质奇观,是“沧海变高山”的地史见证;又是生物南来北往的交汇处,是“生物资源宝库”和“天然高山花园”;它还是中国东部藏区远近闻名的藏传佛教朝觐圣地。百年以来,西方的传教士、冒险家、人类学家,东方学者,纷纷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寻找西藏宝典《甘珠尔》里所记载香巴拉的世界,寻找人类最后一块净土,东方学者、法国丽人大卫·妮尔曾化妆成乞丐,穿越其中,英国作家詹姆斯·谢尔顿凭着自己对这片秘境的遥望和想象,写成的书曾洛阳纸贵。而近些年,卡瓦格博正以她集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为一体的魅力,不断吸引着海内外人士进行科学考察、登山探险和旅游观光。这种巨大的地史和历史纵深感,无疑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天马行空、纵横捭阖的天地。

徐剑一次次地行走于青藏高原、西部边陲,并用心用情地将其描绘出来。这本《灵山》,可以称作徐剑散文创作的力作。《灵山》所写的卡瓦格博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最高的雪峰群,也是云南最高最美的雪山,被称为藏区的十大神山之首。在《灵山》中,作者游目骋怀,以敏锐的心灵感悟世事,以开阔的视野拥抱自然,以独到的手法复活人物,将自然物象赋予了神性人情,情绪饱满,大气磅礴地壮绘了“我”眼中的大千世界,并抒发着肺腑之言……

单读·十周年特辑

《单读·十周年特辑》首次推出上下两册,《时间的移民》与《在世界的门外》。

上册聚焦“时代性”,将目光从难以名状的此时此刻移开,转向人类社会在不同年代里的文化状况,试图追问:互联网与新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大众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会,都市与乡村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册退后一步,聚焦“空间性”,勾画纽约、柏林、开罗、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图景,通过文学和历史的方式重游布罗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在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发现自我。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2019年是《单读》书系创办的第十年,《单读·十周年特辑》是过去时光的答卷,也是未来岁月的开篇。这套纪念版《单读》,汇聚了十年来重要作者的原创文章,以及国内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了这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痛点和问题意识,代表着新一代中国作家看待世界以及中国本土社会的历程。

如果你是《单读》的老读者,这套书是最好的纪念,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单读》,那么这套书也是最好的开始。

【名家推荐】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书,《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许知远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读》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郭玉洁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书。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阿乙

《单读》一直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有自己的坚持、审美和品位,有感召力,有愿意为它工作的年轻人和愿意为它添砖加瓦的写作者。它始终在尝试用已有的力量和资源,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态度。

——双雪涛

我理想中的《单读》是不断自我变法,永远免疫于一切标签的……然而我怎么想并不重要。《单读》会给我惊喜。

——范晔

我有点吃惊《单读》活了十年,就像我没有想到自己也写了快十年。十年了,我们都还在这里,不怎么成功,不怎么挣钱,但没有放弃。这件事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证明一本书和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小众、边缘,像闪亮银河外散落的小星,这条路也没那么辛苦,只要你走下去。

——李静睿

黄雀记 (苏童)

《黄雀记》是苏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书名寓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主要发生在香椿树街上,描写三个少年少女之间发生罪与罚、创伤与救赎的过程。

全书分为三个章节: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春夏秋冬,唯独少了冬天,冬天又是属于谁呢?作者在这里埋下了一个隐喻,冬天似乎象征着深不可测的命运,同时也寓意了三个人物命运轮回往复过程:

《保润的春天》:仙女被保润绑起来时,被柳生强奸了,然而柳生用钱收买了仙女,指认是保润所为。保润因此被送到了监狱。这里仙女是蝉,保润是螳螂,柳生是黄雀。

《柳生的秋天》:保润替柳生坐了十年牢狱,柳生在外面夹着尾巴做人,仙女摇身变成白小姐,对柳生颐指气使。这里保润是蝉,柳生是蟑螂,仙女是黄雀。

《白小姐的夏天》堕落风尘的“公关女”仙女怀了台商孩子后被抛弃,挺着肚子回到香椿树街,被柳生安置在保润的屋檐下。柳生结婚当日,被保润捅死。这里柳生是蝉,仙女是螳螂,保润是黄雀。

轮回又吊诡的命运之手拨转着三个人的一生,在命运这只黄雀面前,所有人物都是被捕捉的对象。保润受到柳生与仙女的陷害,最后他杀死了柳生;仙女受到柳生的伤害,也伤害了保润,最后受到世间的抛弃;柳生伤害了保润,也被保润杀害。他们既无法从创伤中恢复,又无法真正忏悔得到自我救赎。

黄雀记

《黄雀记》是苏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书名寓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主要发生在香椿树街上,描写三个少年少女之间发生罪与罚、创伤与救赎的过程。

全书分为三个章节: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春夏秋冬,唯独少了冬天,冬天又是属于谁呢?作者在这里埋下了一个隐喻,冬天似乎象征着深不可测的命运,同时也寓意了三个人物命运轮回往复过程:

《保润的春天》:仙女被保润绑起来时,被柳生强奸了,然而柳生用钱收买了仙女,指认是保润所为。保润因此被送到了监狱。这里仙女是蝉,保润是螳螂,柳生是黄雀。

《柳生的秋天》:保润替柳生坐了十年牢狱,柳生在外面夹着尾巴做人,仙女摇身变成白小姐,对柳生颐指气使。这里保润是蝉,柳生是蟑螂,仙女是黄雀。

《白小姐的夏天》堕落风尘的“公关女”仙女怀了台商孩子后被抛弃,挺着肚子回到香椿树街,被柳生安置在保润的屋檐下。柳生结婚当日,被保润捅死。这里柳生是蝉,仙女是螳螂,保润是黄雀。

轮回又吊诡的命运之手拨转着三个人的一生,在命运这只黄雀面前,所有人物都是被捕捉的对象。保润受到柳生与仙女的陷害,最后他杀死了柳生;仙女受到柳生的伤害,也伤害了保润,最后受到世间的抛弃;柳生伤害了保润,也被保润杀害。他们既无法从创伤中恢复,又无法真正忏悔得到自我救赎。

阿勒泰的角落

◎【内容简介】

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

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

哪怕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编辑推荐】

-- 旷野中乘风高唱,闪闪发光的游牧岁时记🌄 --

★ 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李娟成名作

★ 豆瓣9.0分,阿勒泰系列开篇

★ 毛不易、CCTV《读书》栏目等一致推荐,于适、蒋奇明主演系列改编剧集

★ 热销10年,焕新上市!作者悉心修订,新增自序

——“无论多么否定那样的自己,还是羡慕她。又年轻又弱的那个她。出于弱而滋长强大的渴望;出于弱而表现得反复无常、死性不改;出于弱,对世间万物似懂非懂似信非信——最后,在弱的荒野耕种出烂漫迷离的无尽花海。这是弱的魅力,也是年轻的魅力。”

★ 在不确切的生活里,找到安放自己的角落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坦荡明亮的文字,献给每一个弱小但无惧的灵魂,愿你抵达心中旷野,乘风高唱!

★精美典藏:收录17幅全彩阿勒泰摄影大片,全景呈现大美北疆风貌。外封采用覆膜工艺,呈现防水皮面质感,长久陪伴在文字里流浪的日夜。内封铺陈从昼到夜的悠长转场,广阔明亮。

★首刷赠送:李娟【小山寄语卡】🏔️——“我们都向往广阔的世界,我们都栖身小小的角落。”

--

◎梁文道:这是本世纪最后的散文。惊为天人。

◎王安忆:她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刘亮程: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在李娟那些居无定所的漂泊文字里,我读到了一种心灵的安顿,那种简陋生活中的内心丰饶。

◎毛不易:我很喜欢书里对自然风貌、大人孩子淳朴可爱的个性的描写。李娟老师纯真的笔调,使得笔下的风景令读者身临其境。

老舍精选集

《老舍精选集》收录了这位艺术《老舍精选集》收录了老舍先生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未完)《月牙儿》《断魂枪》话剧《茶馆》。《茶馆》堪称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经典,剧本发表于1957年7月《收获》创刊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于1958年、1963年、1979年等多次成功搬上舞台,受到热烈欢迎与好评;1980年、1983年,又曾几度赴德、法、瑞、日等国家演出,都曾引起轰动,获得高度赞扬,为中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骆驼祥子》作为了经典篇目入选语文课本,它的语言灵动有神,随物赋形,听其声辨其人,观其景入其境,确有名副其实的引人入胜之效;并且由于对气势与声音的注重,赋予了语言以流转动听的音乐美,可以朗诵。第十八章关于北京暑热、暴雨和雨后景物的描写,足以与任何一位语言大师的文学描写相媲美。老舍先生写出了北京的风土人情,但老舍先生创作的价值显然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文学。他以深刻的人生体验、特殊的文学天赋与不懈的艺术追求,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笑与泪交融的幽默风格;他的笑与泪非肤浅与煽情可比,其内在的锋芒直指国民性弊端及其社会、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座丰碑;老舍来自社会底层,他心里永远记挂着人民,用平民百姓看得懂、听起来亲切的语言传达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关注平民百姓的命运前途,老舍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惟其如此,老舍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老舍的作品,不仅为今人所喜爱,而且将来未来的文学殿堂里熠熠生辉。大师的小说和话剧数篇,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文人型大作家的绝代风采。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8年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作者为女儿妞妞写的。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就叫《妞妞》,还有一个副题:“一个父亲的札记”。妞妞只活到一岁半,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姐妞活着时喜欢玩书,抓到随便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头脑里盘旋,叮嘱作者写出了这本真正属于她——至少是关于她——的书。 当然,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也是为作者自己写的。一个昙花一现般的小生命,会有多少故事呢?可是,对于作者和妻子来说,妞妞的故事却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不能不写。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生。在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作者写下了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们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他写下这一切,因为他必须卸下压在心头的太重的思念,继续生活下去。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虽异乎寻常,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世界上是存在绝望这种东西的!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终于,林道静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宣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除林道静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秋海棠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 数不尽的痴男怨女,甘心为着另一个人,忍受一切的痛苦,甚至抑郁憔悴而死,粉身碎骨,断头沥血而亡……这可不是仅仅利害或肉欲的追求所能促成的吧?其间显然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的力量的,那是什么?除了爱,世界上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产生这样狂热的方魔力了! 旧中国“第一部悲剧”。四十年代中国言情小说畅销记录,感动了几代多情男女的爱情经典,失传了五十多年最初版本的重现,张国荣生前最想扮演的艺人角色。   这是一部描写军阀时期,一个唱旦角的京剧艺术人秋海棠与一个被军阀侮辱的姑娘罗湘绮的恋爱的故事。两人为了爱情,遭到军阀的种种迫害,后来竟把秋海棠的面容毁坏,他不得不放弃了爱情和艺术,带着女儿梅宝避难到乡下种田。在10多年的岁月里,父女俩经历了种种歧视和凌辱,后来罗湘绮找到他们时,秋海棠已经离开了人世。 四十年代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出版后,获得了空前轰动,并创下了畅销书的最新纪录。1942年12月该书还被改编成话剧,历演150场。 上海文化出版社自1957年至1983年先后出版和再版了经过作者个性的一个版本,也就是20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曾经风行一时的那个版本。经过反复的对照和认真的研究,并征得秦瘦鸥先生后人的认可,这次出版的是1942年7月由上海金城图书公司印行的版本,此版本建国后业已失传,且我们认为这个版本更能真实地反映作家的写作初衷和艺术价值。

【精排】镜花缘图文典藏版

《镜花缘》内容简介:武则天夺取唐朝的政权,改国号为周。一日游上苑,武则天下诏迫使园中百花在残冬大雪中开放。上天见百花不经请示,适时开花,乃将百位花神滴降凡尘。总管百花的花神百花仙子拓生在秀才唐敖之家,后取名唐闺臣。唐敖因不满武后,同多九公、林之洋到海外游览,历经君子国、女儿国、不死国、两面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国家,亲见许多奇人异事、奇风异俗,有的人长两面,有的耳长垂地,有的歪心,有的无肠,有的专爱撒谎,有的一毛不拔,千奇百怪。唐敖在游历中还无意间结识了滴贬海外凡尘的许多花仙。后恍然觉悟,入小蓬莱修道。武则天为选才女,下诏开科考试女才子。百位滴降凡尘的花仙,从海内外齐奔京城应考,并均中试。乃欢聚一堂,弹琴赋诗,弈棋作画,行令论文,说艺猜谜,各显才华,尽欢而散。 此时,遭武则天陷害的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代余承志、洛承志同剑南节度使文姜等,联合起兵反对武氏朝廷,先后攻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关城,武则天被迫同意唐中宗复位,从而把政权仍归还李氏王朝。数十名被滴贬尘凡的女花仙在讨伐武氏朝廷中殉难,唐闺臣亦去小蓬莱寻父入山不返。 作者对当时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不满,在书中均有暴露、批评。且因作者博学多才,文字功底坚实,采撷古籍中的神话传说联缀故事,借论文赋诗、讲谈笑话、游览猎奇等故事情节讽喻现实,信口而出,得心应手,写得光怪陆离,幽默风趣,生动流畅,极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具有改良主义倾向,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和某些封建迷信,并精心编造了君子国等所谓理想社会的故事,但由于作者阶级立场、思想矛盾以及时代的局限,仍脱离不了封建糟粕的窠臼。尽管如此,《镜花缘》仍不失为一部有成就的经典小说。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