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三十年经典书评合集 定格严肃书评的黄金年代
******
编辑推荐:
★ 斩获2001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 一部充满锐气和智趣的个人阅读史,一份带着睿智的偏见的欧美文学指南
★ 收录1971年至2000年作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新政治家》《 观察家》《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大西洋月刊》等英美顶级文化媒体撰写的深度书评
★ “每年我都要重读这本书因为每次想浅尝几段,结果都忍不住把整本书读完…就觉得自己正投身于一个光辉的传统中,每次都让我大为振奋。”——《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帕茹儿•塞加尔(Parul Sehgal)
★ “艾米斯不只是在评论这些书,他简直是在重写。”——杰夫•戴尔(作家)
《与陈词滥调一战》是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1949—2023)最负盛名的文学评论集,曾获得2001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本书集结的文章为1971年至2000年艾米斯撰写的深度评论,他以磅礴的阅读储备,为塞万提斯、弥尔顿、约翰•多恩、简•奥斯丁等经典作家的作品贡献了洞见非凡的解读,同时也以其毒辣而正派的口味,评判了20世纪下半叶英语文坛代表人物,如索尔•贝娄、菲利普•拉金、纳博科夫、伊夫林•沃、厄普代克、V.S.奈保尔、菲利普•罗斯等人的作品。
陈词滥调、矫揉造作、政治正确——这些都是艾米斯的敌人。对艾丽丝•默多克、库尔特•冯内古特、雷蒙德•钱德勒、安东尼•伯吉斯、V.S.普里切特、唐•德里罗等当代名家的作品,艾米斯也自有公允的论断。此外,作家的兴趣还延及国际象棋、英国足球流氓文化、吉尼斯纪录大全,等等。
本书既是一部充满锐气和智趣的个人阅读史,也是一份带着睿智的偏见的欧美文学指南。
我们不加选择地繁盛或枯萎,
顺服于雨,最后也顺服于光。
❂✡☽
20世纪德语文坛最重要的声音之一
毕希纳奖、奥地利国家文学奖获得者
英格博格·巴赫曼 诗合集
备受伯恩哈德、桑塔格、耶利内克等大师推崇
▸在生命之弦上演奏死亡 在黑暗洪流中倾吐晦暗之语◂
——————
英格 博格·巴赫曼是20世纪最独特的诗歌声音之一,她与保罗·策兰一同被认为是战后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诗人。她的诗歌将哲学洞察力与文学抒情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用语言探索自然与世界的本质,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韵律与节奏,影响了包括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内的一众名家。
巴赫曼生前几乎拿遍德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的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大熊座的呼唤》收录了巴赫曼生前发表过的所有诗集的内容,涵盖了诗人一生的代表作。
【编辑推荐】
1、英格博格·巴赫曼是20世纪德语文坛出现的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她的创作多样化,囊括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且在每个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这其中,诗歌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且被给予最多的赞誉。
2、巴赫曼在世时即已获得包括伯恩哈德、汉德克、耶利内克在内的一众大师级作家的赞赏,在英美世界亦有包括西米克、桑塔格在内的名家给予其崇高评价。她的诗歌探索人的边界和语言的可能性,是了解战后德语文学无法绕开的作品。
3、中译本囊括巴赫曼生前发表出版过的所有诗歌作品,包含其创作生涯的所有阶段。设计上采用小开本单封,方便携带阅读。黑色+银色的主题色彰显其冷峻闪耀的文字气质。
【名家推荐】
我们国家本世纪诞生的最智慧、最重要的女作家。
——托马斯·伯恩哈德
英格博格·巴赫曼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德语作家中的佼佼者。
在对她充满激情而多样化的作品的赞誉中,其诗歌通常会被给与最高赞誉。
——苏珊·桑塔格
她是那类依附于分行与句式、韵律与节奏的大诗人——
我始终坚信她是一九四五年以后最重要的女诗人。
——马塞尔·莱希- 拉尼茨基
韩松经典科幻短篇全新修订
新世代的异化文明大集结
万众期待十年,神秘中篇
《美女狩猎指南》首度惊艳奉献
《宇宙墓碑》是韩松经典中短篇小说的全新修订合集。可以说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韩松在国内科幻界的重要地位。而其中的中篇小说《美女狩猎指南》受万众期待超过十年,但从未正式公开出版,此次将是这篇神秘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
这些作品虽然创作时间早,但已经完全体现出了韩松招牌式的荒诞与现实互为镜像,虚无与暴烈共存,多重意象与不可解释等特点。其张扬的想像力、深刻的自省与哲思,放在当今国内的科幻小说甚至纯文学领域,仍是不可替代而又先锋性十足的。
韩松真正的身份是宇宙观察员,因为长年观察平行宇宙里众多光怪世界而看到太多秘密,为了维持心理健康,所以他挖了个洞,凑巧把这些故事都倒进了我们这个时空。
——果壳网CEO 姬十三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王德威
当传统文学停止深度思考和探索时,科幻悄悄接手了先锋、思想和想像的旗帜。感谢韩松!——严锋
《宇宙墓碑》以一种理性的结构安排,揭示出一种极致浪漫的感情而又完全不滥情。——张大春
韩松是当代中国首席科幻小说家。——美国《洛杉矶时报》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错位感,其实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刺耳主题。在那样一种未来,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心智是否完整。——美国《连线》杂志
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 ,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首个长篇系列,由科幻世界杂志社策划制作,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小说讲述了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星际通讯引发的三体世界对地球的入侵以及之后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三体三部曲出版后十分畅销,并深受读者和主流媒体好评,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三体》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三体Ⅲ·死神永生》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暂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本书收录诺奖作家纪德《窄门》《背德者》《田园交响曲》三部中篇小说: 《背德者》中,主人公米歇尔从小受到严肃的宗教教育,在各种书籍中度过青年时代,他不懂生活,也不懂夫妻情爱,在蜜月旅行中由于身体衰弱突然咯血,多亏妻子精心照料才恢复了健康,而这次大病成了他生活的转机,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恢复了强壮的肌体,然而精神开始“堕落”,他一意追求感官的刺激,终使妻子郁郁而终。 与《背德者》所表现的放荡不羁相反,以日记体写成的《窄门》,表现的却是克制和约束。杰罗姆与表姐阿莉莎相爱,却因各自心中障碍无法在一起,阿莉莎目睹母亲与他人私奔、妹妹过着平淡的婚姻生活后,无法忍受任何阻碍通往完美爱情的崎岖,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埋心底,将自己的存在视为杰罗姆接近上帝的障碍,最终选择孤独死去…… 同样是表现人性与宗教的冲突,《田园交响曲》尤显错综复杂。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了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牧师对她关心备至并极力启发她的心智。然而,牧师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情网,这给他的妻子带来了极大痛苦。盲女恢复视力后,才看清自己爱的是牧师的儿子雅克,而雅克此时却因为皈依宗教无法结婚,绝望的盲女最终选择了自杀。
一次性把茶讲清楚(全9册)
李达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思想史等众多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留下了大量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据初步考证和统计,李达一生撰有25部专著、20部译著、200多篇文章和讲演稿以及大量的书信、诗作等,共约1000万字。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要从理论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能不认真研读李达的论著,就必须倍加珍视李达文献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 《李达全集》共计20卷,汇集李达同志一生的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大体上按时间顺序编排,并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专著,合并为10卷。第二部分为译著,合并为8卷。第三部分为论文、译文、演讲稿和书信,分为2卷,其中,一卷为1919年至1949的论文、译文集,另一卷为1950年至1966年的论文、演讲稿和书信集。
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三十年经典书评合集 定格严肃书评的黄金年代
******
编辑推荐:
★ 斩获2001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 一部充满锐气和智趣的个人阅读史,一份带着睿智的偏见的欧美文学指南
★ 收录1971年至2000年作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新政治家》《 观察家》《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大西洋月刊》等英美顶级文化媒体撰写的深度书评
★ “每年我都要重读这本书因为每次想浅尝几段,结果都忍不住把整本书读完…就觉得自己正投身于一个光辉的传统中,每次都让我大为振奋。”——《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帕茹儿•塞加尔(Parul Sehgal)
★ “艾米斯不只是在评论这些书,他简直是在重写。”——杰夫•戴尔(作家)
******
《与陈词滥调一战》是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1949—2023)最负盛名的文学评论集,曾获得2001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本书集结的文章为1971年至2000年艾米斯撰写的深度评论,他以磅礴的阅读储备,为塞万提斯、弥尔顿、约翰•多恩、简•奥斯丁等经典作家的作品贡献了洞见非凡的解读,同时也以其毒辣而正派的口味,评判了20世纪下半叶英语文坛代表人物,如索尔•贝娄、菲利普•拉金、纳博科夫、伊夫林•沃、厄普代克、V.S.奈保尔、菲利普•罗斯等人的作品。
陈词滥调、矫揉造作、政治正确——这些都是艾米斯的敌人。对艾丽丝•默多克、库尔特•冯内古特、雷蒙德•钱德勒、安东尼•伯吉斯、V.S.普里切特、唐•德里罗等当代名家的作品,艾米斯也自有公允的论断。此外,作家的兴趣还延及国际象棋、英国足球流氓文化、吉尼斯纪录大全,等等。
本书既是一部充满锐气和智趣的个人阅读史,也是一份带着睿智的偏见的欧美文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