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思想史"标签的书籍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

☆ 1950—2010,重现战后台湾思想文化领域的曲折与变迁,读懂当代台湾各色主张的前世今生

☆ 60年的政治气候变幻与世事流转,人文理念与学术风气如何与之适相呼应,又何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与导火索?

☆ 资深历史学家20余年两岸交流经验,亲历台湾学界,遍寻档案文献,真实呈现台湾人文学术与社会思潮的发源与流变。

------------------

◆ “去日本化”与“再中国化”,光复之初台湾社会文化的重建

◆ “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1950—1960年代台湾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的思潮碰撞

◆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延续“学统”与现实转型

◆ 台港新儒学思潮的振起及其流播

◆ 1970年代:当代台湾的“关键十年”

◆ 时政、学术、人文,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杂志如何反映时代的张力?

◆ “核心—边陲”结构:思想困局与“边陲”的文化省思

◆ 从“西望”到“回归”,社会风潮涌动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 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革与“党外”的兴起

◆ 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又必须试图追踪人类思辨历史上往前推进的线索:说明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可以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人为主的成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的著作中。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重视某些哲学,表明什么是进步和衰退,甚至对各个思想家论述的篇幅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而且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方面着眼来批评一个体系,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贬低它。同近代理论相比较,古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朴素、幼稚和粗糙的,而嘲讽这种世界观却极不明智。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责任的重负

编辑推荐: ★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经历并反对这个时代? ★《战后欧洲史》之外,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 ★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以三位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困境。 ★“被遗弃的先知”莱昂•布鲁姆、“不情愿的道德主义者”阿尔贝•加缪、“局外的当局者”雷蒙•阿隆 ,三位深度介入政治的法国知识分子,如何以道德责任挑战黑暗时代? 他们的生活和著述都与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毕其一生,经常感受到这个国家所要求的政治与思想相一致的压力,却甘愿在政界、公众、左翼同僚或知识分子同侪中充当不受欢迎的人,这是一种稀罕而耐人寻味的个性。仅此,他们的事迹就值得一书。 ——托尼•朱特 -------------------------------------------------------------------------------------------- 内容简介: 《责任的重负》是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他选取了阿尔贝•加缪、莱昂•布鲁姆、雷蒙•阿隆这三位法兰西精神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还原他们生活的年代,考察他们的言行与历史纵横嬗变之间的联系,讨论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的诸多重要议题。 托尼•朱特认为,评价知识分子的核心词应是“责任”。这三位道路迥异却共同拥有“勇气与正直”这种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在投入公共生活之后,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责任之下,以独立的良知发言,以一致的言行影响现实政治、纠正时代谬误,并不惜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有所谓“责任的重负”。 他们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过,并反对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 可以说,他们不单代表了现代法国的思想和政治文化中独特的、令人憬悟的一种声音,还代表了现代社会和思想中许多最优秀、最持久的价值——过去是,如今也是。 -------------------------------------------------------------------------------------------- 媒体评论: 所有为知识界缺失“正义”“品格”与“道德”而感到遗憾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读到很多值得汲取的言论。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托尼·朱特有关三位已逝的伟大法国人的论述,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全貌。在当前文化战争的甚嚣尘上的声浪之中,朱特理性的声音犹如一把穿透黄油的刀,穿透了那些胡言乱语。 ——欧仁·韦伯(Eugen Weber,著名历史学家) 托尼·朱特笔下的这几位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也都是积极的活动家,不像后来的学者只摆弄语词。他描写这些人的笔触优雅,充满有根有据的自信。 ——埃尔贝•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著名作家,《加缪传》作者) 朱特讲述了布鲁姆、加缪和阿隆的思想历程,并进一步展现了法国思想文化的诸多方面。而且,这本书文字优美,笔触动人……令人钦佩。 ——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 自由并非唾手可得 👀

📖 65篇人物传记讲述西方2000年自由思想发展的历史 📖

📕 编辑推荐

 本书讲述了欧美2000年的自由发展史,是一本西方自由思想发展的入门书。作者清楚地表明,自由始于一种理念:人们生来就有获得自由的天赋权利,有追求梦想与和平生活的机会。

 本书以65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为基础,这些人物不乏大众熟悉的名人,如李尔本、托马斯·杰斐逊、安·兰德、伊拉斯谟、蒙台梭利、拉伯雷、 马克·吐温、亚当·斯密、贝多芬、罗伯特·海因莱因、玛格丽特·撒切尔,等等。不仅有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也包括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作者从人类争取自由进步的角度,展现这些人物不为人熟知的一面。

 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金,这些伟大的自由主义斗士如何解决他们时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如何一步步为我们今天的自由生活奠定基础?读者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推荐语

这本鼓舞人心的历史著作让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的精神都为之振奋。 正如吉姆‧鲍威尔所言,自由并非唾手可得。这本书很棒!

——乔治·B. N. 阿耶提,美利坚大学经济学教授、《遭背叛的非洲》作者

这本激励人心的书是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的有力证明。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的内容亟需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詹姆斯·M·布坎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吉姆‧鲍威尔诠释了自由思想的伟大力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争取人类自由的历史斗争栩栩如生。

——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学教授

吉姆·鲍威尔撰写的这本关于自由斗士的历史著作情节紧凑,充满热情,涉及从西塞罗到梭罗、从拉伯雷到安·兰德等众多人物。

——詹姆斯·博瓦德 ,《失去的权利》《锁链里的自由》作者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一书令人爱不释手,涉及的人物都充满智慧和魅力。

——加里·S. 贝克尔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生活中的经济学》作者

作者为所有热爱自由的人都提供了一本有益的参考书。每晚读一个故事,能提升你的精神。我打算给我的子女每人都赠送一册。

——兰迪·E. 巴奈特 ,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奥斯汀·B. 弗莱彻讲席教授、《自由的结构》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关注那些追求进步的先驱——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金,通过65篇人物传记,讲述从罗马共和国危机到争取妇女解放的2000年来,人们为摆脱压迫、追求平等、和平、正义而进行的斗争以及这些斗争如何改变人类发展进程。

作者经过30多年的资料整理——包括各类信件、日记、未发表的手稿及对知名学者的采访和研究,概述人物的经历及其贡献,同时引导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爱有差等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探讨原始儒学思想精髓。从孔孟原典出发,全面剖析先秦儒家的政治、经济、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深挖先秦儒家制度的文化内涵。

周振鹤、刘强、鲍鹏山、吴钩一致推荐!揭示先秦儒学真义,滋养现代文明之魂

【内容简介】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大部分,从孔孟原典出发,融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学在政权组织形式、刑罚、税收、资源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多维度的制度构建。作者认为孟子的爱有差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石,不仅深入挖掘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还特别强调家庭、家族和社区在文明社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揭示原始儒学在铸就现代文明制度方面的深远影响和滋养现代文明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书看点】

1. 围绕华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学的源头,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周振鹤、刘强、鲍鹏山、吴钩等一致推荐。

2. 呈现一个全面立体的先秦儒家思想体系。全书分为“政论”“经济”“文化”三编,从孔孟原典出发,全面剖析先秦儒家的政治、经济、刑罚、福利、统筹分配等制度构建,尽可能展现先秦儒家思想为解决政治文化问题所提供方案的全貌。

3. 主题新颖,理趣不凡。围绕原始儒学的核心精神,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并且发人深省的观点,比如:臣子并不总是将君主视为最高价值;储蓄思维能够启发教育,是家族经久不息的重要条件;劝酒的实质是一种服从性测试,灌酒不是礼,而是礼崩乐坏的产物。

4. 知识结构开阔,汇通古今中西。从经济学、法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切入,将古今中外的知识、文化、思想等融会贯通,深化和开拓了“原始儒学”话题的探讨。

5. 揭示原始儒学精神对于滋养现代文明的时代意义。回溯先秦时代原始儒学的源头,挖掘其现代意义与生活价值,凝练原始儒学旨在实现个体完善与社会和谐的精神与举措,为当代婚姻家庭、市场分工、社会救济等问题提供借鉴与养料。

【名家推荐】

李竞恒这本“软学术”随笔式的小书,思路比较广阔,用现在网络术语说,叫有“脑洞”。许多话题都不是按照一般“传统文化研究”角度,而是能从大、小共同体之辨,从人类学的“邓巴数”等角度谈出新意来。至少就阅读感受来说,是很好玩的,语言也浅白易懂,相信热爱阅读的读者,无论是否赞成其观点,都应该会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兴趣。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周振鹤

竞恒此书,以原始儒学的问题意识,汇通苏格兰启蒙的脉络与方法,将中、西方优秀正典结合起來。使用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写作,去揭示原始儒学精神对于滋养现代文明的时代意义。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

在我所认识的80后学者中,若论闻见之广、学养之厚、才华之俊、思力之敏,李竞恒恐怕要算十分特出的一位。其学出入古今中西,博而能约,专而不滞,新而有守,辩而可亲。此书通过对“爱有差等”的“小共同体”社会文化传统的文明性的阐释,充分释放了原始儒学的真精神,拓展了现代文明的新视野,既有正本清源、抽丝剥茧的辨析,又不乏新人耳目、曲径通幽的巧思,相信此书定会给读者带来“脑洞大开”和“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

——同济大学教授刘强

李竞恒兄笔下的中国传统,不是故纸堆里的陈旧知识,而是内在于中国人血脉、历久弥新的思想资源,是时至今天仍然可供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养分。现在李兄的文章结集出版,我在羡慕之余,更想推荐给更多朋友阅读。

——宋史研究者、《风雅宋》作者吴钩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