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1789-1846)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在本书中,他发挥了关于国家体系经济学的学说,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以发展德国工业资本的必要。(本书据朗曼斯·洛林公司1928年版译出。)
人们常说,石油是一个 “诅咒”——它给中东产油国带来了连年的战火、深重的腐败和剧烈的不平等。蒂莫西·米切尔却揭示了一段面向更加多重的复杂历史。
人类大规模使用的第一种碳能源——煤炭曾赋予煤炭工人争取诉求的有力武器,在物质和技术的属性上与之迥异的石油,却创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流通网络,形塑了被寡头掌控的碳民主。丰富而廉价的石油似乎永不耗竭,由此产生了基于无限增长哲学的 “经济”,并成为现代政治所管理的中心对象。出于维持“无限” 的石油供应这个“战略安全”的需要,西方依赖一个不民主的中东。可当西方的军事干预在中东摇摇欲坠,石油供应岌岌可危之时,建基在石油之上的政治格局不得不面对危机已至的现实……
米切尔带我们追溯久被忽视的石油本身作为“帝国血液”的生产与流通历程,逐一拨开“民主”“自决”“发展”“经济”等理念和话语的迷雾,勾勒出一部与殖民现代性和自然政治深度交织的能源史。
-
一部挑战性极强、论述极深的重要作品,以一流的智识冲击,颠覆读者阅读前的预期。——《外交政策》
本书处理了一个相当重大的主题,作者的叙述方式十分震撼,却相当易读,而且你读过之后,就很难再以旧有的方式思考政治权力了……本书让我彻底震撼。——马特·斯托勒,“赤裸裸的资本主义”金融博客
《碳民主》全面论述了化石燃料与政治制度之间上至工业革命、下到“阿拉伯之春”的恩怨纠葛,为我们对物质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增添了更深邃复杂的层次。——《金融时报》
……将石油公司置于 20 世纪历史,乃至我们当前面临的政治和环境危机的核心位置,出类拔萃地修正了我们的既定认知……如果我们想遏止碳能源的滥用,重思我们的星球有多么珍贵,我们首先就得理解当下的局面究竟是如何造成的。——苏珊娜·拉斯廷,《卫报》
这份探讨能源生产的变化如何扩大和限制民主治理的可能性的历史论述深具独到的洞察。米切尔挑衅固有认知的写作手法,是对能源政治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的介入。推荐。——《精选:为学术图书馆摘选的最新评论》杂志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
☆经典作品,7年等待,终于面世
☆经济衰退、分配冲突、全球化、技术变革,不平等如何激发西方民粹主义?
☆一本书讲透西方民粹主义思潮的本质
☆社会是一座休眠火山,民粹主义的沸腾就是火山进入爆发期
——————————————————————————————————
内容简介:
·经济不景气、社会不平等,以及民粹主义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带有反精英、独裁主义和本土主义倾向的激进政治运动有时成功, 有时失败?
·为什么在某些时刻政治中间派能够稳住局面, 而在另一些时刻极端分子占据上风?
关于民粹主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至今日,民粹主义如幽灵般仍长期存在于西方国家。
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简单地说,民粹主义是一种诋毁经济和政治精英,崇尚“人民”的政治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认为,人民需要从那些无能的、不负责任的精英手中夺回权力。通常,民粹主义者对精英的不信任会演变为对专家的不信任,因为民粹主义者认为精英和专家与“人民”有距离。民粹主义运动的另一个标志性元素是对所谓“救世主”的信仰,“救世主”不仅可以直接与“人民”交谈,也承载着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
在这本西方经济史中, 知名经济历史学家巴里·埃森格林聚焦于研究全球民粹主义的历史。他将当今世界时局与19—20世纪早期的民粹主义浪潮进行对比,认为民粹主义思潮往往在经济衰退时更为兴盛,那时更易让民众认为,精英是邪恶的。然而,尽管部分银行家、金融家和政客对西方经济社会的混乱负有责任,民粹主义者的解决方案往往过于简单,并且在经济上适得其反,民粹主义者经常堕落为煽动者,并具有仇外心理。
解决民粹主义者所提出的担忧并无单一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埃森格林认为,支持和改善国家福利与社会保险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中受冲击更大的群体提供缓冲与保障,是一个可行的出发点。
这本书于当下而言,颇具前瞻视野与宏大格局,它清晰地解释了历史上民粹主义的吸引力和危险性,对于任何不仅想要了解民粹主义的现象与本质,而且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全球性经济危机与民粹主义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的读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编辑推荐:
1.了解西方当代政治的适时之作。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经典作品,7年等待,终于面世。经济低迷、通货膨胀、逆全球化浪潮,致使世界处于高度不确定性之中。这本书于当下而言,不但恰逢其时,更颇具前瞻视野与宏大格局,帮助读者了解民粹主义的起源,厘清民粹主义产生的经济与政治环境,提供有效遏制民粹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对策。
2.全景式剖析回顾西方当权者政治反应与解决方案。作者重点梳理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19—21世纪民粹主义意识形态、前民粹主义运动及其政党的历史。深度剖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等欧美多国民粹主义剧变历程,全景式回顾西方当权者政治反应与解决方案。
3.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民粹主义能够形成浪潮?作者提出了几个主要深层因素:经济增长缓慢、贸易全球化、创造性破坏、社会保障缺失、社会救助缺位、贫富差距扩大……正是这一个个小波浪逐渐汇集,最终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危险力量。
4.紧扣当下时政热点话题,看懂变局背后深层逻辑。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是否会重返白宫?从2016年特朗普当选、2020年英国正式脱欧、2022年法国大选不容小觑的极右翼代表玛丽娜·勒庞,2023年阿根廷右翼自由派候选人哈维尔·米莱获胜,甚至特朗普追随者助其再度参选,以及整个欧洲对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中可以看出,蠢蠢欲动的民粹主义情绪近年在西方国家如影随形。然而,民粹主义并非仅为西方国家所特有,本书既可为所有政府决策者总结历史教训,又能帮助普通读者认清民粹主义的根源与危险,做不盲从的思考者。
5.4位导读教授,8位学者专家倾情推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云,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政治经济学长聘副教授席天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尹继武,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梁雪村,联合力荐。从比较历史,国际关系、公共事务、社会发展、区域国别等不同学术视角深度解读民粹主义。导读文语言晓白生动、诙谐幽默,帮助您快速掌握本书精髓。
本书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它如何重塑权力结构、经济关系和社会动态,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和数字技术之间有何关系、利润动机和数字流动性如何相互作用、资本主义的系统逻辑是否正在发生变化等系列问题。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技术巨头如何利用其市场地位和数据优势,形成一种类似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书中不仅分析了这种关系的形成机制,还探讨了其对社会公正、民主和个人自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新制度经济学(第2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寻租理论:产权理论的一个扩展,集体行动、利益集团与制度,制度演化的层次及互惠制度与掠夺型制度。这些内容既可用来分析历史与现实中一些不成功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又可用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的故事,也是一个造就不平等、不平等又促成平等,不断循环往复的故事。 这一点,在今日繁荣与平等已成对立之势的美国(中国尤其如此)非常明显。一少部分人大施拳脚,但多数人仍在奋力挣扎之中。在把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时,我们同样看到如此的规律:当一部分人从贫困、匮乏、疾病以及死亡之中逃脱时,另一部分人则继续被留在这些漩涡中。 《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充满历史纵深感,关注人类发展与不平等之间的复杂关联。发展导致了不平等,不平等却时常有益发展,比如它会为后进者指明发展方向,或者刺激后进者去迎头赶上。但不平等也时常会阻碍发展,因为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身地位,会破坏追赶者的发展道路。 作者安格斯·迪顿用讲故事的方式,主要从健康和财富这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将经济学、历史学、人口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为我们讲述了生活和社会是如何越来越好,为什么进步会发生,以及进步和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中,作者讨论了如下诸多问题:不平等导致了哪些问题?不平等到底是有益发展还是有害发展?我们所谈论的各种不平等中,哪些是至关重要的?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是否对社会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则和制度是否正确?富人会不会限制穷人对社会运行管理的影响力,以达到伤害其它人利益之目的?健康上的不平等是否和收入的不平等有相似之处,或者说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差别?这些不平等真的总是不公正的吗?还是它们会带来一种更高的善?
F.A.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这本论文集中,他围绕着同一个议题,在由道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到经济政策、经济学理论的诸领域内展开论述。本书的部分文章延续了其经典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对自由市场与计划经济的探讨,另一些则是较为专业的论文。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是大卫•哈维笔下“最危险”的一本书,也是韩毓海眼中一本“催人泪下”的经济学著作。 近250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吗? 是什么导致了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 是什么让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旋涡? 是什么导致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在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如同人们呼吸的空气,极少有人思考其好坏并提出质疑。但了解资本主义的成败根源,对了解其未来和全球经济因此受到的巨大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本书中,大卫•哈维用自己的深刻洞察揭示了资本引擎的隐藏的运作方式——以及可能将资本主义引向灭亡的矛盾。 在对当今世界发生的一切做精辟描述的同时,当代《资本论》最权威的研究者大卫•哈维,在本书中揭开了资本主义核心矛盾——如以超出投资的手段积累资本的驱动力;其利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并因此造成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被剥夺;以及其掠夺自然直至毁灭自然的冲动。这些矛盾与压力造成: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欧洲和日本经济的陷入衰退旋涡,以及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短期内这些矛盾不会产生破坏性:历史上资本主义不断在新面具下重组自身,并由此产生危机。但是长期来看,资本主义能否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下继续生存?哈维认为种种迹象不容乐观,并且表象具有欺骗性,许多资本矛盾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控制,而另一些则威胁到了资本体系的核心。本书提出了理解世界的方法,并且为迈向更为公平﹑理性和可持续的社会提出了17个纲领性的建议。 正像我曾经建议:人们应该从第三卷开始,“倒着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现在,我建议读者从哈维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开始自己的阅读。因为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中,哈维方才最为充分地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才华,那是心灵的呼号,是真理的祈愿——而借助译者的文笔,我们很难不被这种良知、思想与才华所打动,必须承认,有些段落催人泪下。 韩毓海 北京大学教授、《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作者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诊断师之一,哈维以少见的历史洞见和清晰逻辑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同层次的矛盾及其社会后果,把别样社会想象这个问题直接提呈到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这是每一个关心这个时代全球命运的人都应该阅读的资本主义ABC。 胡大平 南京大学教授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当下的危机、资本的运作逻辑及其潜在矛盾,哈维的诊断要比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更具挑战性,也更贴近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陈宜中 台湾“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8年以来蔓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让许多人更渴望理解与改变世界。享誉世界的学者大卫•哈维用他的一系列著作为我们展示了开放的、吸收各门学科成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本书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辨识矛盾、解释危机到发掘出路,这本书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必读著作。 万毓泽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哈维是学院派的激进人士,他的写作充满事实及深思熟虑的想法。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在精准的时点呼吁推翻资本主义……优美之作……神气活现,趣味盎然。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重新阐释马克思学说的活力之作……充满关键洞见和脱俗的分析。 社会主义劳工报(Socialist Worker) 以动态的方式重写马克思……充满关键洞见与打破传统的分析。 每周之书(Book of the Week)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李斯特(1789-1846)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在本书中,他发挥了关于国家体系经济学的学说,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以发展德国工业资本的必要。(本书据朗曼斯·洛林公司1928年版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