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方法论"标签的书籍

拆论文

写在前面的话

我最初学习写论文,基本是靠着跟老师做事:老师布置一个话题,我就生龙活虎地凑字数,提交之后,再被老师大刀阔斧地修改。日复一日,主要修炼自己的能力,顺带修炼自己的脸皮。

我当然想绕开这些责骂,表现得出色一些,甚至还想赢得一些赞许,于是便开始悄悄收集一些我眼中优秀的论文,在宿舍楼下的打印店里全部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一个字一个字地拆解作者的思路,再照猫画虎地“用”进我自己的论述中。回顾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最初几篇或许都算不上“研究”的习作,大致就是这么完成的。

这当然算不上多么高深莫测的技巧,甚至显得十分笨拙。别人可能不到半小时便可以读完一篇论文,一天算下来可以读个七八篇,但我一天却可能连一篇都“拆”不完。

不过,今天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它教给我的,恰恰是对于“读”的理解——读的方法不同、速度不同,收获自然不同。一味追求速度,到头来不过追了个枉然。

我一直认为,如今,人们对于“数字”的追逐、崇拜已然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加速底色。比如,总有人试图教给我们如何 在一小时内读完更多字,但同样重要的事情或许正在被忽略:我们为何要这么匆忙地读完它们呢?读完它们了,我们又能去哪里呢?

在论文写作的学习中,对一篇篇论文的精读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在一句句拆解的过程中,一条条写作的窍门也浮出水面。当我成为一名研究者,与同行交流论文写作的心得时,我竟然发现很多人都在和我做同样的事情:一字一句地理解、一招一式地归纳,感觉有了些心得,就把自己扔进水里,游几趟泳、呛几口水,也就自然提高了几分功力。

这本讲义希望和你分享的,便是我们总结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招式。当然,招式难以穷尽,也一定多多少少带有个人色彩,所以更进一步讲,这本讲义还想和你分享我们“打捞”招式的方法。为你造一盏灯,也为你指一条路。

这份讲义可能与你曾经阅读过的同类书籍都不太一样。因此,在开讲之前,我觉得有两件事值得和你提前啰嗦一下。

首先,既然是讲义,我就希望使用更为口语化的文字和你“聊天”,而不是板起面孔、拿起教鞭、向你说教。我一直告诫自己,尽量避免罗列宏大的概念、规则,而是平实、自然地,把一个个招式和你“聊”出来。画虎之前先要照猫,既然是讲招式,就必须有示范。我们为每个招式都搭配了至少一篇研究论文的节选。算下来,这本讲义中的几十只“猫”,也就是我们为你精心挑选的拆解资料。

在讲义之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当然鼓励你去从头到尾“拆解”这些论文。除此之外,书的体量终究有限,作者再怎么唠叨,也终须与读者作别。我希望在你合上书之后,能用这本讲义中的技巧,去拆解更多你感兴趣的论文。

其次,我还要和你解释一下,这本讲义中的五讲是如何分配的。我一直觉得,经验研究(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特别像是组装一架机器。论文的结构大致稳定,几个固件是少不了的:标题、导言、文献综述、方法、研究发现、讨论等。不过需要提醒读者的是,组装的顺序与呈现的顺序其实并不一致。例如在一篇论文中,导言虽然要放在论文的最前面,但其实往往是最后才写的。同样道理,一架机器的外壳可能最容易被第一眼看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者首先要把外壳组装上。

因此,在这本讲义中,我们并没有遵循论文的先后顺序,而是从谋划一篇论文的基本思路出发,在前四讲中,我分别解释了四件事:如何提一个还不错的问题,如何找到一个还不错的GAP,如何把理论和经验材料进行连接,如何撰写结论和组装全文。在最后一讲中,我想和你分享的是研究者的日课:如何选论文、读论文、做笔记。当然,作为读者的你,既可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理解论文的“组装”逻辑,也可以针对你困惑的问题,直接跳进去。

写作这份前言,是在 2023 年的最后一天,我坐在去往深圳的飞机上;修改这份前言,是在 2024 年的第一天,我坐飞机从深圳飞回北京。一来一回,又是一年,我因此有了一丝奇妙的穿越感。就在此时,我还想象着另一个时空中这本书的读者:他们会在怎样的场景、怀着怎样的目标,翻开这本讲义。他们会喜欢这本讲义吗?

当然,在一本书交稿之后,作者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接下来的审读和评判,都交由读者去掌握。在我的理想中,如果这本讲义可以大致带给读者三样东西,我便心满意足了:一是从读到写的勇气,二是字里行间的技巧,三是评判论文的审美。当然,如果我们做得还不赖,没准还会带给读者第四样东西——在我的理想中,那应该是对研究的热爱。

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

这是一部从数学、经济学、人工智能3个角度讲解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的著作。

作者对自己多年的策略产品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D创了函数方法论和经济学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在大量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本书对这两大方法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且重点讲解了策略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核心知识。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传递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产品思想:所有的产品策略问题都可以用模型来解读。模型能帮助我们快速揭开问题背后隐藏的本质,从而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围绕搜索、推荐、广告、定价、匹配调度等各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总结了大量策略产品模型。

全书一共12章,分为3篇。

概览篇(第1~2章):深度剖析策略产品经理的本质、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且明确给出必须具备的能力项,以帮助读者对策略产品经理形成整体认知。

方法篇(第3~8章):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首先详细剖析策略产品经理两个常用的方法论——函数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并配有大量案例与解决方案;然后沿着函数方法论的脉络,介绍策略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等前沿技术,并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实际工作内容给出相应的落地指导。

能力篇(第9~12章):专门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实际工作进行指导。首先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项进行深度讲解;然后针对不同背景的人转型策略产品经理给出有效转型途径;最后针对策略团队的组建给出指导建议。

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独创函数方法论和经济学方法论解决策略产品问题)

这是一部从数学、经济学、人工智能3个角度讲解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的著作。

作者对自己多年的策略产品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D创了函数方法论和经济学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在大量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本书对这两大方法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且重点讲解了策略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核心知识。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传递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产品思想:所有的产品策略问题都可以用模型来解读。模型能帮助我们快速揭开问题背后隐藏的本质,从而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围绕搜索、推荐、广告、定价、匹配调度等各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总结了大量策略产品模型。

全书一共12章,分为3篇。

概览篇(第1~2章):深度剖析策略产品经理的本质、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且明确给出必须具备的能力项,以帮助读者对策略产品经理形成整体认知。

方法篇(第3~8章):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首先详细剖析策略产品经理两个常用的方法论——函数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并配有大量案例与解决方案;然后沿着函数方法论的脉络,介绍策略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等前沿技术,并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实际工作内容给出相应的落地指导。

能力篇(第9~12章):专门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实际工作进行指导。首先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项进行深度讲解;然后针对不同背景的人转型策略产品经理给出有效转型途径;最后针对策略团队的组建给出指导建议。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内容简介】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能分配给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又是学习、提升最容易的方法之一。
可是,你会读书吗?
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
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书?
如何从书中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
如何从书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用起来?
如何通过读书,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如何高效分享书中的知识与技能?
……
有关阅读的诸多难题,秋叶老师一一靠谱回答,同时分享高效读书的方法,让你活读好书、爱上读书。
【编辑推荐】
1.秋叶老师以微信、微博打造的"秋叶PPT"品牌,深受职场白领喜爱。
网易云课堂明星课程《和秋叶一起学PPT》发布后,仅2014年销售收入便突破百万。
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该出书就出书,该分享就分享,一年读书120-180本。
2.不会读书,读万卷书也没用!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能分配给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又是学习、提升最容易的方法之一。可是,你会读书吗?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这些常见问题学校不教老师不会,且看本书一一解答。
3.学习达人秋叶老师教你把你读的书用 起来。
信息爆炸时代,快速读书、快速学习成为我们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如何通过读书快读获取信息、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立自己思考问题框架?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如何高效分享书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些正是秋叶老师擅长的,也是每天都在做的事。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