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艺术"标签的书籍

文艺复兴(外研社双语读库)

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百科全书,800余幅精美高清图片,全景展现一个天才辈出的艺术黄金时代。

【编辑推荐】

◎畅销50多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经典著作

本书首版于1969年,至今已经过六次更新,出版至第七版,50多年来一直是欧美高校课程标准教科书。作者弗雷德里克·哈特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本书是他多年从事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结晶,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文字浅显易懂,以讲故事的形式梳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发展脉络

哈特教授以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为范本构建本书的主框架,以艺术品和艺术家作为全书的核心。作者以艺术家的传记为框架,从主题、技法和风格等多方面讲解了每位艺术家的代表作,行文中还介绍了大量相关的历史、宗教和神话知识,娓娓道来。这种书写模式阅读门槛低,特别适合入门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脉络。

◎内容与时俱进,融入艺术史研究新成果

威尔金斯教授的后续修订为本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成果。本版结合近几十年兴起的女性主义、艺术社会史和视觉文化研究等前沿议题,新收录了多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女艺术家和她们的代表作,梳理了大部分作品的赞助人,另外还增加了版画、素描、彩饰手抄本、陶瓷、肖像纪念章、彩色玻璃和挂毯等工艺作品,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面貌。

◎装帧精美,图文并茂,800余幅精美图片,直观感受文艺复兴艺术的魅力

全彩精装,图文并茂,800余幅经专业调色的精美高清图片,不仅有大量艺术品的高清照片,还有众多作品所在地点的场景图、数字复原图和建筑平面图,多维度还原艺术品及其所处的历史情境。

【名人推荐】

从1969年的第一版开始,40年来我一直在使用这本书,因为它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最佳入门书籍。

——罗伯特·蒙曼(ROBERT MUNMAN),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本书内容丰富,信息可靠,作者的热情和博学令人愉快。

——凯瑟琳·特里尔(CATHERINE TURRILL),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

第七版《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变得更加精彩了!我喜欢这本书的章节编排和论述方法。它既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

——萨拉·N. 詹姆斯(SARA N. JAMES),玛丽·鲍德温大学

【内容简介】

本书对1250年至1600年间的意大利艺术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讲解,涵盖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主要艺术门类,全景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这一丰富多彩的画卷。哈特教授以佛罗伦萨、罗马、锡耶纳和威尼斯四座城市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为重点,分析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书中也没有忽视阿西西、米兰、那不勒斯、帕多瓦和乌尔比诺等次中心城市的艺术。全书行文以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为范本,依据时间顺序把近200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将每位艺术家作为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来展开讨论。

本书自1969年首版以来,历经多次修订,至今仍是文艺复兴艺术入门的最佳读物。威尔金斯教授在第七版中既纳入了新的研究和当前的艺术史思维,也保持了哈特教授热情洋溢地讲述的故事的完整性。此外还更新并新增了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和电脑复原图,让读者更直观地感悟艺术的魅力。

百合圣经 (世界最伟大的百合图谱)

百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代表着纯净、优雅和高贵。从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将百合带离阿尔卑斯山开始,百合的身影在文明中处处显现:古罗马人相信第一朵白百合是由天后赫拉的乳汁幻化而来,于是百合被用于献给众神之神的妻子;而中世纪的圣母形象身边也总是有同样安静、优雅的白百合相伴,橘红、花口向上的珠芽百合,则如火焰般表现于诸多以最后的审判为内容的艺术作品中。而人们更是将各种与百合有着相似叶片与花瓣的其他种属的球根花卉命名为“百合”,于是有了更丰富和庞大的“百合”大家族。

“百合”们伴随着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折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和无法隐藏的魅力:自16世纪荷兰人克拉迪斯将郁金香第一次带入荷兰,郁金香第一次盛放在荷兰林登大学的植物园开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狂热便逐级升温。如今这种属名源于波斯语TULIPS的花拥有了花卉中最隆重的节日——荷兰的郁金香节。

还有法国人将外形似乎与百合相去甚远的香根鸢尾定为国花,并称之为“金百合”,象征着“古代法国王室的权利”和“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

西方传统中的“百合”还包括传说中由俊美而自恋的少年那喀所斯堕水化成的水仙花,自太阳神阿波罗深爱的夭折美少年海厄辛忒斯血中生出的风信子;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圣母的眼泪落在地上开出的铃兰……

“百合”大家族的最大盛典当推酷爱花卉的法国皇后约瑟。芬与皮埃尔一约瑟夫·雷杜德的合作。约瑟芬在巴黎南部梅尔梅森城堡的花园里搜罗了各种珍稀美丽的花卉,其御用画师雷杜德记录下这一伟大的成果。他的著名铜板雕版画著作之一就是《百合》,尽现了20余科193种被当时的西方人统统视为“百合”的所有美丽花卉。这部著作的绘制和印刷使用了486种色彩,并于1802—1816年间分8册出版。书中还有德·坎杜勒,德·拉·洛希,莱芬纽—迪来等当时著名的植物学者所做的注解,使该书成为雷杜德众多著作中涵盖知识面颇为全面的一部,也成为今天所有爱花之人可以跨越时空欣赏法国皇后花园中珍稀花卉的精彩读本。

百合圣经(世界最伟大的百合图谱)

百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代表着纯净、优雅和高贵。从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将百合带离阿尔卑斯山开始,百合的身影在文明中处处显现:古罗马人相信第一朵白百合是由天后赫拉的乳汁幻化而来,于是百合被用于献给众神之神的妻子;而中世纪的圣母形象身边也总是有同样安静、优雅的白百合相伴,橘红、花口向上的珠芽百合,则如火焰般表现于诸多以最后的审判为内容的艺术作品中。而人们更是将各种与百合有着相似叶片与花瓣的其他种属的球根花卉命名为“百合”,于是有了更丰富和庞大的“百合”大家族。

“百合”们伴随着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折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和无法隐藏的魅力:自16世纪荷兰人克拉迪斯将郁金香第一次带入荷兰,郁金香第一次盛放在荷兰林登大学的植物园开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狂热便逐级升温。如今这种属名源于波斯语TULIPS的花拥有了花卉中最隆重的节日——荷兰的郁金香节。

还有法国人将外形似乎与百合相去甚远的香根鸢尾定为国花,并称之为“金百合”,象征着“古代法国王室的权利”和“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

西方传统中的“百合”还包括传说中由俊美而自恋的少年那喀所斯堕水化成的水仙花,自太阳神阿波罗深爱的夭折美少年海厄辛忒斯血中生出的风信子;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圣母的眼泪落在地上开出的铃兰……

“百合”大家族的最大盛典当推酷爱花卉的法国皇后约瑟。芬与皮埃尔一约瑟夫·雷杜德的合作。约瑟芬在巴黎南部梅尔梅森城堡的花园里搜罗了各种珍稀美丽的花卉,其御用画师雷杜德记录下这一伟大的成果。他的著名铜板雕版画著作之一就是《百合》,尽现了20余科193种被当时的西方人统统视为“百合”的所有美丽花卉。这部著作的绘制和印刷使用了486种色彩,并于1802—1816年间分8册出版。书中还有德·坎杜勒,德·拉·洛希,莱芬纽—迪来等当时著名的植物学者所做的注解,使该书成为雷杜德众多著作中涵盖知识面颇为全面的一部,也成为今天所有爱花之人可以跨越时空欣赏法国皇后花园中珍稀花卉的精彩读本。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10堂电影院里的文学课,李欧梵、王德威诚挚力荐!

🌟如何高质量地谈论一部电影或小说?

🌟深度探讨70+部作品,文学巨作邂逅电影经典

🌟把作品放进历史中,看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

🌟皮面软精装设计,尽显浪漫文艺美学

✤ ✤ ✤

伟大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带点俗气?

纳博科夫为什么欣赏不来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的《孔乙己》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有什么相似处?

……

近年来,众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热门影视进入大众视野,从纸页到银幕,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愈发紧密,“文字”与“图像”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的艺术世界。

本书以极具思辨性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文笔,围绕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关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学、电影、艺术经典,从《诗经》到鲁迅、余华,从《哈姆雷特》到《变形记》,从贾樟柯、姜文到《罗生门》《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探讨作品70+部,关涉作家、电影人、艺术家、哲学家50+位,深度解读文学作品,详细讲解电影知识。

为了在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间建立新的对话,作者以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夫,将作品放置于历史中,给予文化反思。30年代沈从文的《边城》是为了治疗历史对个人造成的病症;讲述60年代的《太阳照常升起》想对历史有所言说;90年代的《活着》和第五代导演,从追求启蒙走向启蒙的反面——以文学、历史为参照系观察电影,看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

这本书不是那种堆砌脚注的乏味学术著作,而是将文学解读、电影评鉴、哲学思考熔于一炉,为更好、更专业地欣赏文学与电影提供了一条路径。

“星空蓝”皮面软精装,深邃浪漫,手感细腻。打开它,抵达文学与电影的无限世界。

✤ ✤ ✤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同时也能独当一面的学术著作。其以电影和文学的关系为主题,讨论的内容不仅入乎文学与电影之内,更是出乎两者之外,大有以十讲的形式涵盖“文学、电影及其他一切”的气势,读来令人十分过瘾。

——李欧梵(哈佛大学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文学与电影十讲》纵论文字和影像艺术的交互影响,以及其间的种种因缘。李思逸博士思考两者本体理念的异同,审美境界的对照,以及技术实践的得失,在在令读者惊艳。从《小城之春》到《太阳照常升起》,从《罗生门》到《天鹅绒》,本书介绍大量现代及当代电影与文学的实例,并且旁及其他艺术领域,论述精致翔实,行文深入浅出,极其值得推荐。

——王德威(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大话中国艺术史

◆句句有梗,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2020年热门艺术书籍《大话西方艺术史》姐妹篇,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又来了!

◆作者多次预告,读者翘首以盼,全网千万粉丝大V意公子带你领略10000年璀璨中华艺术

◆李白其实是个大书法家,《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旅游指南… 32个让你意外的艺术故事,10000年辉煌的中国艺术史。

◆陶器、玉器、青铜器、山水画、书法…一本书囊括150件中华艺术品

◆原始艺术、青铜时代、秦汉艺术…一口气讲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3种器具、4帖书法、9幅名画、45位艺术名家,带你解码中国艺术的深沉内涵

◆锁线裸脊,180°无死角欣赏精品文物;超长跨页,带给你博物馆式沉浸体验

—————————————————☆☆☆——————————————————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小山重叠

陈丹青、梁文道盛赞的青年画家、“中国山水画的知音”韦羲,继《照夜白》之后再次重返古代山水现场。

重叠即远近,眺望即山水,《小山重叠》即是对山水画的跨文化观察和解读。

从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到洛神流连的山川,追溯东西方山水画的源起,感知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互动。

☁ 古希腊罗马的壁画中就有风景的萌芽,但西方风景画到17世纪才宣告独立;而中国汉代的墓葬壁画中也有起伏的山川,但中国山水画至隋唐才走向成熟。在或长或短的“空窗期”中,世界的山水画经历了什么?

本书追溯山水画的起源,回到汉魏六朝乃至先秦时期,结合青铜器、墓葬壁画、画像砖石和大量传世画作,寻找山水画的根源图式及空间形态,观察它们在历史中如何发生、演变,最终塑造出山水画的形貌。视野同时越过天山以西,检视各个古老文明的艺术,游观古罗马的壁画、中世纪手抄本插图和文艺复兴杰作,眺望两河流域的浮雕与波斯细密画,追问世界绘画叙事模式的前世今生。

▲ 山水如何进入绘画?本书重点讨论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从青铜器的云气纹中,找寻山水的前世;从汉代画像砖和博山炉的图案中,回望山水的童年;从隋唐石窟壁画中,追索北宋伟大山水画空间、构图的来源……结合《洛神赋图》《明皇幸蜀图》《山庄图》《溪山春晓图》等具体画作,考察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比例关系、时空结构,以及图式的生成等,以一系列的议题串联起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还原从实体山水到绘画艺术的“转化”。“当我们从比例、结构模式、图式的生成与演化等角度来思索绘画及绘画史,也许会重新认识绘画。”

◉ 古人如何观看山水?半山游目、林中远眺、以小观大、高山仰止……结合具体画作,分析古人观看风景的11种方式,从而为欣赏者的我们指出游观水画的门道。

“这份文本又是一场基于个人经验与有限见闻的跨文化艺术史考察。当我们从比例、结构模式、图式的生成与演化等角度来思索绘画及绘画史,也许会重新认识绘画。”

——韦羲

摄影的艺术

《摄影的艺术》的作者是国际公认的顶级风光与建筑大师与摄影教育家。《摄影的艺术》全方位地向读者讲解摄影的创作技巧与艺术思想。巴恩博编著的《摄影的艺术》是经典之作《摄影的艺术》的最新修订版(原版于1994年出版),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最具可读性、最易理解和最全面的摄影教科书,35年畅销世界,为全球摄影师奉为圭皋的经典之作;世界各艺术院校摄影、设计等专业的美学参考书。现在,它已经更新了数码摄影的内容。 《摄影的艺术》有超过100幅黑白和彩色摄影的插图,还有各种图表,可以帮助初学者、进阶者乃至高级摄影师找到自己的摄影表达方式。 Bruce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进行论述,而是以清晰、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数码和传统摄影的创作技术。他还超越了技术层面,深入地讨论了有关摄影的哲学、表达方式以及创意的内容,这往往是其他摄影书避而不谈的内容。Bruce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风景和建筑摄影师之一,同时又是摄影领域最优秀的导师之一。 《摄影的艺术》是其摄影教材的化身,经过35年的发展、演变和提炼,它已成为一本在未来多年内仍将具有持久意义的、价值无可估量的摄影参考书。对于有想法的摄影师,《摄影的艺术》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