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收录1892“临终本”草叶集全卷
新封面,新装帧,新译文修订——
2022“纪念碑谷版”全新修订本
“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
长长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草叶集》是一部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它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识的颠覆。尽管它从问世至今饱受争议褒贬,但却被尊崇为地道的美国诗歌的诞生标志,是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中最重要的诗集之一。书的内容如此浩繁,从中史学家看到了19世纪的美国历史,思想家看到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美国式表达,哲学家看到了万物皆有灵和灵魂不朽的信念,旅行者看到了美国野性旷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沸腾的城市景象,青年人读出了对肉体和性的赞美,老年人看到了对死亡的坦然无惧……惠特曼在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编辑推荐:
邹仲之新译《草叶集》自2015年初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先后加印十余次,并衍生出多个不同的版本。而这番受欢迎的原因,部分就在于译者作为一名曾在高原农村生活和劳动的“知青”,致力于用一种粗粝平易的大众化语言来还原惠特曼这位民主诗人,还原他那抛去韵律镣铐、获得解放的自由体诗。此次新版,译者在上一版200纪念版的基础上,对译文再次进行了逐节逐行的修订打磨;封面设计,采用的则是美国纪念碑谷的意象构图——这片野性旷莽、通向自由与未知的风景中隐含着某种精神象征意义,与《草叶集》的主旨存在着难以言表的默契。因此,我们将本版修订本,命名为“纪念碑谷版”。
《马雁诗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的精选集,诗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诗歌写作的历程和成绩。文末所附她的诗论,精到,富于见识,具有重要的诗学参考与研究价值。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向着明亮那方》是金子美铃诗歌全集的一册,收录256首诗歌作品。
金子美铃的诗歌清新自然,透明纯净。即使命运多舛,一生短暂,但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她用孩子般纯真透明的心去感悟世界,用细腻灵性的笔触写下明亮温暖的字句,抚慰着每个大人那早已褪去稚气而逐渐坚硬的内心。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怜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自我与人生的哲思。
★以色列最高荣誉“以色列奖”
★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以色列国宝级诗人阿米亥一生诗作精选
★翻译家刘国鹏倾心译作
【内容简介】
阿米亥是以色列的国宝级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他的诗透明、睿智、幽默,既有私密的体验与个人的生活,也有宏大的命题和集体的记忆。在他的诗里,个人幸福是一切事物的准绳,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上,爱——而非上帝,是唯一的避风港。他将现代与传统,个人情感和普世意义巧妙融合,再现了犹太民族的命运,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境遇。
本书从阿米亥一生创作的诗歌中精选出两百余首佳作,囊括了阿米亥创作生涯的各种风格与主题,完整又精炼地呈现了阿米亥贴近生活又富有想象力的诗歌世界。
【媒体推荐】
耶胡达·阿米亥的诗给予我的影响,便是把我自己的人生打开在我面前——不知怎么就把它打开了,让我们从头再活上一次,展现每一时刻的全部丰富之处,并将我从自己的思想牢笼中解放出来。
——特德·休斯
通过将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耶胡达·阿米亥实现了诗歌主题和语言的革命性变革。
——“以色列奖”颁奖词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内容简介: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徐志摩、戴望舒、刘半农、闻一多的作品精选集。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诗人,其诗歌与爱情故事都广为流传。戴望舒、刘半农、闻一多也都是民国时期重要诗人。《民国大师经典书系: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精选了徐志摩、戴望舒、刘半农、闻一多的诗歌。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第6卷)》是我国“五四”以来蜚声中外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的文集“古典文学研究编”第六卷。收录施蛰存先生的古典诗学研究论文100篇,主要研究的唐代诗歌,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通过《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第6卷)》,我们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施先生关于唐诗的理论与观点。
顾城(1956—1993)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诗作纯净自然,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顾城与妻子谢烨相识相恋、隐居新西兰激流岛的浪漫生活也同样成为一个传奇故事。1993年10月8日,童话诗人却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他的英年早逝,是当代诗坛的损失;他的人生悲剧,也是文学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谜。 《鱼乐:忆顾城》就是顾城的友人所创作的怀念文集,包括11位知名的作家、诗人、学者和译者所创作的纪念顾城逝世二十周年的回忆性散文,如舒婷、王安忆等;更收录了66张珍贵历史图片,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顾城的诗歌人生。 斯人已逝,悼念之情真挚,不管是体味人间真情,还是深入了解顾城及其人生悲剧背后的种种深层原因,《鱼乐:忆顾城》集中收录的都是真情流露的好文章。
《普希金抒情诗精选集》是怎样的诗行啊!一方面是古代的雕塑的严格的单纯,另一方面是浪漫诗歌的音韵的美妙的错综,这两者在他的诗韵中融合起来了。它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俄国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浓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一样的坚强而有力。它有一种非言语所能形容的迷人的美和优雅,一种耀目的光彩和温和的润泽;它有丰富的音乐、语言和声韵的和谐;它充满了柔情.充满了创造的想象厦诗的表现的喜悦。 普希金用他短暂的38年的生命给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丰厚的、无可替代的遗产。他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屠格涅夫称他“创立了我们的诗歌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别林斯基则认为他是“俄罗斯第一位诗人和艺术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本书汇集了海子精短、优秀的抒情性诗歌作品多篇,它们将海子优秀诗歌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精髓真正而充分地显露了出来,旨在通这过种方式,让人们对海子的诗歌及海子本人能够获得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词编年选,是由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承办、编辑出版的中国音乐文学文史系列工程。这套书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辛亥革命以来百余年*有代表性、影响*、*普遍、*久远、*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力求选出*有文学、史学价值的艺术佳作,为百年华人镌刻了时代的光辉印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
《百年乐府》是源于“汉乐府”的开示,在21世纪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再一次用音乐记录中华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圈历史的一项重大系列工程。这是当代音乐人对我们这个国家百年沉浮所做的一次系统文化梳理,是面向整个民族从屈辱挣扎到觉醒抗争直至走向复兴的一次集体致敬。这项历时三年,近百人参与的项目以“集成”的形式进行梳理、分类、编撰,把百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间节点,以两大卷的形式,分为《百年乐府·歌词》、《百年乐府·歌曲》两个部分出版。
*卷(上下册)的时间跨度为晚清末年1902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历经了清朝覆灭、民国诞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所选歌曲涵盖了被称为中国近现代*首歌曲的《兵操》,西方音乐融入我国课堂教育的“学堂乐歌”,以上海为策源地的都市流行歌曲、电影歌曲、抗日救亡歌曲等。该卷所选的作品全部源自当时出版、唱片、电影等各种传播媒介出现过的歌曲,突出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并重之特色,注重流传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以时代为自然顺序,选取在当时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价值,在某个艺术领域或题材涉猎方面具有开创先河意义的作品。考虑到历史的真实,对于不同历史环境、不同政治派别的作者只加以介绍生平,不作评介。
第二卷(上下册)作品选取的范围为1949年10月至1978年。这其中又分为两个大的时间节点,前半部分是1949年至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后半部分是1966年至1978年“文革”结束及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这一历史时期的亲历者以及所选作品的创作者有很多都还健在,对于刚刚走过的历史有着独特而清晰的记忆。本着敬畏历史、尊重先辈的原则对作品进行了客观、慎重的选择,努力实现时代特征、艺术价值、流传广度、哲理意蕴并重的编选理念,为这一个时代画出轮廓。
第三卷(上下册)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这是中国百年历史*华彩的时代,开放的中国不仅迎来了经济的高度增长,也迎来了艺术的空前繁荣,大量原创的音乐作品呈井喷的态势爆发,歌曲创作的变化之快前所未有。各种新流派、新理念、新探索的音乐风格伴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有些风行一时的歌曲很快地火起来之后又淡出人们的生活,有些歌曲的歌词在意境、哲理、情趣、情感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却借助着音乐的感染力和歌手的感召力而流行,凡此种种,的确考验着编辑人员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力。
为了全面、清晰地展现中国百年歌曲发展的轮廓,还专门编撰了第四卷《百年乐府·台港澳卷》。该卷主要编选自1949年以后在台湾、香港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歌词。作品主要来源于以上地区出版发行的唱片、书籍以及演唱会、卡拉OK、电台、电视节目等媒介。该卷以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结合的完美度为主要标准,坚持流行程度与艺术价值并重的原则,以期对香港、台湾地区独特的流行文化进行尽可能如实的概括。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完整收录1892“临终本”草叶集全卷
新封面,新装帧,新译文修订——
2022“纪念碑谷版”全新修订本
“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
长长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草叶集》是一部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它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识的颠覆。尽管它从问世至今饱受争议褒贬,但却被尊崇为地道的美国诗歌的诞生标志,是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中最重要的诗集之一。书的内容如此浩繁,从中史学家看到了19世纪的美国历史,思想家看到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美国式表达,哲学家看到了万物皆有灵和灵魂不朽的信念,旅行者看到了美国野性旷莽的自然风光和壮丽沸腾的城市景象,青年人读出了对肉体和性的赞美,老年人看到了对死亡的坦然无惧……惠特曼在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编辑推荐:
邹仲之新译《草叶集》自2015年初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先后加印十余次,并衍生出多个不同的版本。而这番受欢迎的原因,部分就在于译者作为一名曾在高原农村生活和劳动的“知青”,致力于用一种粗粝平易的大众化语言来还原惠特曼这位民主诗人,还原他那抛去韵律镣铐、获得解放的自由体诗。此次新版,译者在上一版200纪念版的基础上,对译文再次进行了逐节逐行的修订打磨;封面设计,采用的则是美国纪念碑谷的意象构图——这片野性旷莽、通向自由与未知的风景中隐含着某种精神象征意义,与《草叶集》的主旨存在着难以言表的默契。因此,我们将本版修订本,命名为“纪念碑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