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编著的书籍

论可能生活(第2版)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一部教你“如何幸福”的哲学指南

中文世界中为数不多的原创哲学经典

《论可能生活》是一本讨论生活意义与幸福问题的书,但它几乎没有直接讨论生活的意义,而是通过幸福来标记意义。在当下,幸福的消失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快乐与满足能够通过购买获得,幸福正逐渐被廉价替代品取消,这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取消生活的意义。赵汀阳在本书中将伦理学从普遍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拉回生活本身而不停留在生活之外。他在书中对规范伦理学及现代社会甚至宗教亦有种种批判,反思极富见地,往往一语道破人们惯常思维逻辑中的观点缺陷,这些错误也是当代哲学常见的错误。生活的意义应该回归生活,这毫无疑问是有力的呼吁。同时,它也并不是人们当下麻木一见的过来人的“鸡汤”,因为赵汀阳自己逻辑学和分析哲学的功底使得批判具有穿透力。与赵汀阳的所有文字作品一样,本书的哲学书写仍然呈现为他极为个人化的风格,于当下学界过于历史考证及翻译语系浓厚的风格中独树一帜。

--

哲学,特别是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不是“幸福是什么”,而是“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论可能生活》是哲学家赵汀阳探讨伦理学的第一本著作,讨论生活意义与幸福问题。在当下,幸福的消失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快乐与满足能够通过购买获得,幸福正逐渐被廉价替代品取消,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会取消生活的意义。作者在本书中将伦理学从普遍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拉回生活本身,而不停留在生活之外,讨论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如何可能的?又是如何被创造的?本书的结论是,生活的本意就是追求幸福,幸福就是过创造性的生活,而公正保证了这种生活的可能。

在本书中,作者主张建立一种以目的论为基础而不以知识论为基础的新目的论伦理学,其最根本的两个原则即是“幸福公理”与“公正公理”,前者说明了一个人如何创造幸福,后者表明怎样保护创造幸福的条件。全书语言精炼,展现作者特色的原创哲学思考穿透力的同时,颇具现实指导意义。本书自1994年第一版上市以来,影响广泛,是中文世界中为数不多的原创哲学经典,读者公认其“值得反复阅读”。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德布雷是南美革命者格瓦拉的昔日战友,赵汀阳是中国最好的哲学家之一。两人在法国偶会,深入讨论各自国家改革与全球化时代政治权力变迁等问题。

德布雷回顾了他亲历的20世纪风云,阐述了对革命喧嚣之后的深刻思辨:革命早非世界主流,新世纪中权力的隐性转移才是重要问题。赵汀阳点出中国 三千年变革史的重要节点,指出应对狂热的革命保持理性的警惕。

近读赵先生的新作,充满了阅读快感。其中谈及革命变迁与政治权力等等精彩内容,向各位朋友推荐分享。

——刘苏里

对我来说,赵汀阳的魅力在于,他始终能够用最炫的方式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这种创造力至今仍让我赞佩不已。

——周濂

赵汀阳是我们中国的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是切•格瓦拉的老战友,也是一个哲学家,但是当年一起进森林打过游击队的,很生猛。一个哲学家打游击队,搞的像毛主席一样。两位的对话很有意思。赵汀阳先生还是对革命很有保留的:革命虽然是个创造性的行动,但却是形势所迫的顺应行动,而不应该是主动故意的变革。德布雷说今天大部分的国家连改良主义都说不上,变成了庸庸碌碌的管理者。他认为如果没有了鼓舞人心的乌托邦和信念,我们社会就会无聊无趣,趋于腐烂,当然革命不能够真的改变一切,但也不要放弃乌托邦的理想。从这里面看到一个法国老左派跟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在革命问题上面的看法,这个看法的分别是很早就有,到现在仍然如此。

——梁文道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定制版)

《天下的当代性》的作者赵汀阳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体系”的原创理论框架,如今十年过去了,《天下的当代性》与天下体系的初步研究在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但在问题的提出、论证和叙事上都有较大差异。

本书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预言式的构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书中第二章着力于梳理和重建中国的历史性,提出了“旋涡模式”,将中国的生长方式解释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而天下体系是化解旋涡冲突而兼收并蓄的最优制度,两者配合而形成了百世不绝的基业。

作者的话:

中国是个故事,而天下是个理论。

天下固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却不是一个关于中国的特殊概念,它所指向的问题超越了中国,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普遍问题。天下指的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世界。如果把天下理解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则意味着世界的世界化。

世界史是一个可疑的概念。人类尚未做到“以世界为世界”,因此,作为世界之世界尚未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史是一种误导性的虚构。

真正的世界史必以世界秩序为开端去叙述人类共同生活。世界秩序不是某个霸权国家或列强联盟统治世界的秩序,而是以世界共同利益为准的世界主权秩序;不是一国为世界建立的游戏规则,而是世界为所有国家建立的游戏规则。世界至今尚未变成天下,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开始。

未来虽不可知,却无法沉默,那么,一种具有普遍善意的世界秩序就是更值得想象的事情。

—— 赵汀阳

媒体推荐:

赵汀阳是位有绅士风度、不闻俗事的学者,并非自以为是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他说今天不再需要霸主。他没有提倡一个由中国领导的世界秩序,而是提倡一个平等体系。天下体系将是一个自愿而非强迫的选择。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June 2011)

赵汀阳如同是中国的哈贝马斯,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课。

瑞士《本刊杂志》(Das Magazin, October 2012)封面专访

赵汀阳的一系列著作,比如《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坏世界研究》、《每个人的政治》等,在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着我们这个民族思想能力的提升。尤其是2005年及之后,他的专著《天下体系》更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10年后,他的新作《天下的当代性》即将出版,这本书就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以“天下”作为世界制度的启示,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构想。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需要对世界输出哲学上的思想能力。它不仅来自于我们的古代智慧,也来自于哲学家们放眼古代、当下,以及西方的重新创造。赵汀阳以他的多年来的哲学劳动,为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以及在世界上的言说开辟了一条思想的道路,为中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哲学话语权。

《南风窗》2015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颁奖词

专家推荐:

赵汀阳重新界定了中国的“天下”理论,与西方帝国观念自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遍论不同,“天下”提出了一个对话型的、非中心化的普遍论理念。这是一个哲学图景,不同于包括古代中国和当代美国在内的世界所经历过的各种类型的帝国形式。

彼得•卡赞斯坦(Peter J. Katzenstein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天下”的精义是人类不同的群体可以共存为一个集合体。赵汀阳关于“天下体系”的重新建构与诠释无疑会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与“帝国体系”全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一个新的、很有意义的前景。

汤一介(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赵汀阳在对当今全球问题的思考中,对西方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秩序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指出只有具有全球关照和包含世界制度的中国哲学思想和天下理念,才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秦亚青(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一个或所有问题

哲学起源于思想对人的存在方式或思想方式的反身困惑,不可思议的命运、无法回避的苦难、一筹莫展的悖论和难以解决的矛盾才是哲学必须面对的。哲学反思困难和苦难,不研究快乐和幸福,除非快乐变成了灾难。

读了《一个或所有问题》 ,才知道有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立刻要教给哲学说中国话。余不幸选上哲学这行当,成天读外国人的文字,心里早有怨气,今天读到中国人自己写的哲学,不说“符码”“逻辑斯蒂”“此在”,直截了当说“语词”“道理”“人”,读着就畅快。不仅文字如此,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原生的,你不在各种学说的夹缝里兜圈子,直赴问题本身,我相信这是真正从事哲学的不二法门。大概也因此,书写得生气勃勃。

——摘自陈嘉映《哲学的用途——致赵汀阳》

--

赵汀阳的原创哲学作品,提出“创世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论断,其核心观念,是创造者视域和动词哲学,这是传统哲学因文化或历史原因而错过的重要问题。很久以来,创造者和创世论的问题“法定地”归属于神学,人的思想身份被设定为认识者,而认识者的视域落在了“名词哲学”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踪名词的视力看见了静态事物,但对于动态行为就视线模糊了。名词无法说明动词,而人类行为及其创作困境都是动词造成的,名词思维不足以穿透甚至错过了人类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论问题。

人类作为创造者,思想对象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于是,可能世界从逻辑概念变成了如何为存在建立秩序的创世存在论问题。自然没有指定人类必然和必须产生如此这般的文明,历史性的文明创制并非基于必然的真理,而是基于对可能性的选择和设计,所以说,本源始于创制,或者,创制即本源,因此,把可能性创制为现实性就是一个存在论的本源问题。

--

赵汀阳集书目

第一哲学的支点 a foundation for first philosophy: from cogito to facio

一个或所有问题 one or all problems

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on verbs

跨主体性 trans-subjectivity

秩序的理由 the viability of orders

历史,山水,渔樵 historicity, naturality and tellers of histories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