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当代性》的作者赵汀阳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体系”的原创理论框架,如今十年过去了,《天下的当代性》与天下体系的初步研究在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但在问题的提出、论证和叙事上都有较大差异。
本书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预言式的构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书中第二章着力于梳理和重建中国的历史性,提出了“旋涡模式”,将中国的生长方式解释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而天下体系是化解旋涡冲突而兼收并蓄的最优制度,两者配合而形成了百世不绝的基业。
作者的话:
中国是个故事,而天下是个理论。
天下固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却不是一个关于中国的特殊概念,它所指向的问题超越了中国,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普遍问题。天下指的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世界。如果把天下理解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则意味着世界的世界化。
世界史是一个可疑的概念。人类尚未做到“以世界为世界”,因此,作为世界之世界尚未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史是一种误导性的虚构。
真正的世界史必以世界秩序为开端去叙述人类共同生活。世界秩序不是某个霸权国家或列强联盟统治世界的秩序,而是以世界共同利益为准的世界主权秩序;不是一国为世界建立的游戏规则,而是世界为所有国家建立的游戏规则。世界至今尚未变成天下,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开始。
未来虽不可知,却无法沉默,那么,一种具有普遍善意的世界秩序就是更值得想象的事情。
—— 赵汀阳
媒体推荐:
赵汀阳是位有绅士风度、不闻俗事的学者,并非自以为是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他说今天不再需要霸主。他没有提倡一个由中国领导的世界秩序,而是提倡一个平等体系。天下体系将是一个自愿而非强迫的选择。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June 2011)
赵汀阳如同是中国的哈贝马斯,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课。
瑞士《本刊杂志》(Das Magazin, October 2012)封面专访
赵汀阳的一系列著作,比如《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坏世界研究》、《每个人的政治》等,在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着我们这个民族思想能力的提升。尤其是2005年及之后,他的专著《天下体系》更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10年后,他的新作《天下的当代性》即将出版,这本书就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以“天下”作为世界制度的启示,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构想。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需要对世界输出哲学上的思想能力。它不仅来自于我们的古代智慧,也来自于哲学家们放眼古代、当下,以及西方的重新创造。赵汀阳以他的多年来的哲学劳动,为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以及在世界上的言说开辟了一条思想的道路,为中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哲学话语权。
《南风窗》2015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颁奖词
专家推荐:
赵汀阳重新界定了中国的“天下”理论,与西方帝国观念自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遍论不同,“天下”提出了一个对话型的、非中心化的普遍论理念。这是一个哲学图景,不同于包括古代中国和当代美国在内的世界所经历过的各种类型的帝国形式。
彼得•卡赞斯坦(Peter J. Katzenstein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天下”的精义是人类不同的群体可以共存为一个集合体。赵汀阳关于“天下体系”的重新建构与诠释无疑会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与“帝国体系”全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一个新的、很有意义的前景。
汤一介(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赵汀阳在对当今全球问题的思考中,对西方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秩序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指出只有具有全球关照和包含世界制度的中国哲学思想和天下理念,才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秦亚青(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