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1837-1901)而划分的维多利亚时代,无论对英国还是世界都堪称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段:在英国,一个位于西欧边缘地带的岛国借助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的发展,迅速完成了从贵族乡村国度向中产阶级工业国度的转变,升级为资本主义全球大掠夺大发展的“日不落帝国”;在世界,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缓慢发展突然进入加速通道,世界近代史由此开始最后冲刺,终于由一战而跃入了现代史阶段。短短数十年间,驿站马车变作了贯穿大陆的火车巨人;叶芝赞美的“策马追逐猎兔犬”的乡绅贵族破败凋零,志得意满、崇拜财神的资产阶级实业家崛起;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政治家迪斯累利和格莱斯顿、拉斐尔前派画家群、桂冠诗人丁尼生、小说家狄更斯和哈代、神探福尔摩斯和售卖魔果的小妖精们……或真实或虚幻的人物纷至迭来,济济于这个本已异常热闹的时代;马尔萨斯人口论、达尔文生存竞争说、边沁实用主义,乃至世纪末风靡一时的玄幻神智学,更以前所未有的理性追求和自由精神,极大地拓展着丰富着人类的存在经验。
对于这样一个内容过于丰盛阔大,又充盈着过多细节的时代,如何下笔才能不至于一筹莫展?面对惊人的选择可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英国历史写作者A.N.威尔森,并没有一头扎进叙述的乱流,而是带着一种平静从容的姿态,有条不紊,娓娓道来。他首先对维多利亚时代这个大时段进行细分,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单位来展开考察。他偏爱历史细节和具体人物,力求由此出发,以真切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渐渐步入时代深处,逐渐领略整体历史之丰富与宏大。除了通常的历史记录和数据,作者幽默自述道,他的一大优势还在于“住在大英图书馆附近,可以便利地查阅其数量可观的馆藏手稿”。南丁格尔的私人信函、金斯莱笔记的放肆插图、旧日报刊中基于流行价值观的连篇累牍报道,等等,都成为充实他的历史叙述的宝贵资料。与众多对这段历史时期的相关著作相比,《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大特点,还在于一种在当代人文精神辉映下的、对自身的反省倾向。在真正的平等态度中,历史书写者与历史之间,时刻展开着对话。这份清醒自律,使得本书超越了许多历史作品站在事后之见的便利立场上而陷入的沾沾自喜和浅薄狂欢,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鉴,自我进步,从而表现出对前人、对历史的极大尊重。洋洋洒洒60多万字,在作者的高明叙述中,从容不迫地绘制出一帧又一帧维多利亚时代的巨幅画面,波澜壮阔而不失柔软细腻,可谓一曲献给维多利亚时代的、雅俗共赏的学术史诗。
【编辑推荐】
历史的创造者是人,而非抽象的思想。满怀敬畏,恢弘、细腻,书写一个时代的雄奇和血泪。关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部波澜壮阔而不失细腻精致的历史著作,以作者呼吁平等进步的整体史观为骨架,以大量生动史实细节为血肉,为我们再现一个经历了资本主义崛起、现代精神起步,科学文化昌盛发展、瓜分掠夺肆意横行的巨变的时代,带领我们感受旧日的经验和情感,反思今天的人类处境。
【媒体+名人推荐】
天赋惊人,极擅挖掘出传统评论家所漠视的别有洞天的事件和动向,对19世纪的研究提出诸多全新的洞见。
——尼古拉斯•莫斯利,《每日邮报》
旅途中,我不知还有哪部历史著作能像这样令我兴致勃勃……
——约翰•萨瑟兰,《星期日邮报》
精妙绝伦……威尔森对于曾经塑造过维多利亚时代的那些人物、思想和重大历史瞬间予以了精彩的描绘。
——特里斯特拉姆•亨特,《BBC历史杂志•年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