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中国文史哲大辞典(套装共6册)(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一部中国人案头必备的鸿篇巨制!) (上海辞书出品)

《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中国历史悠久,积存了浩繁的文献典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运用辞书的形式,整理和传播具体的历史知识,是近代通行的一种科学方法。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年已开始编纂新体的综合性辞书,但《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在旧中国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学者曾提出编纂历史辞典的倡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组织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筹组此事,得到全国各地历史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各地历史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979年商定编纂体例和工作计划,着手组织编写。

《中国历史大辞典》包括漫长的历史时期,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为便于编纂工作的进行,同时考虑到读者的需要,整个编纂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先出版分卷,再编纂汇编本。《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收词上起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各卷聘请主编和编辑委员,依据统一体例,分头进行编纂,自1984年起开始陆续出版。1994年,在各分卷编纂工作全部完成之后,由编委会责成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处组成汇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汇编本的编纂工作。首先由各分卷主编负责对分卷内容进行修订,同时由汇编工作小组组织撰写典章制度类的通贯条目。在此基础上,再由汇编工作小组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各分卷交叉、重复条目进行整理合并,共同完成汇编本的编纂工作。整个工作历时三年。

《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是各地区各部门的历史学家集体协作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所属研究所、教育部和所属高等院校,对《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编纂工作的进行,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参加《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各卷编辑工作和撰写条目释文的历史工作者,以及参加汇编本编纂工作的同志,都在紧张的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谨向各卷的编辑、撰稿者和所有关怀、支持此书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历史大辞典(音序本)》是我国历史学者编纂的第一部大型的中国历史辞典。我们相信,它将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指正,逐步地减少疵病,趋于完善。

事物掌故丛谈(套装共10册)(民俗学大家杨荫深先生大作,新华社、人民网推荐!一部集民俗文化、典故趣闻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上海辞书出品)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是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百科全书。套装版的《事物掌故丛谈》全九册,另附别册一册,函套包装。别册为一印张,包括这套书的出版说明、总序、后记以及总的篇目索引,均采用中英日三国文字文字对照。另附作者介绍等。别册不单独出售,随套装馈赠读者。以便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阅读这套书。

Github | Docker | Project